唇齿相依,东南亚疫情未必是利好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兴业研究鲁政委,作者:鲁政委,蒋冬英

在出口方面,5月以来,东南亚疫情告急,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经济体生产下行。市场有观点认为,东南亚疫情有助于订单向我国转移。事实显示,与东南亚疫情同步,我国新出口订单连续下行,且对东盟地区出口连续下行。7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速腰斩,拖累我国出口增速2.8个百分点。这或表明,东南亚疫情未必对我国出口构成利好。具体而言:

第一,我国与东南亚经济体深度绑定,同处于亚洲生产网络中。且东南亚经济体位处生产链终端,主要从我国进口中间品与原材料。其生产活动放缓,正影响我国以纺织为代表原材料及中间品出口。

第二,不同于发达经济体,东南亚经济体收入以工资为主。这意味着,疫情对东南亚经济体消费拖累将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其消费下行也将拖累我国对其消费品出口。

第三,东南亚经济体是我国出口重要通道。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我国部分出口选择以越南为中转站,规避高额出口关税;在疫情期间,我国部分出口选择与中国接壤东南亚经济体为中转站,降低运输成本。而随着这些地区封锁,我国出口通道也将收窄。

在进口方面,原材料与耐用消费品进口下滑,折射国内房地产投资、消费需求放缓压力不减。

以美元计价,中国7月份出口同比19.3%,前值32.3%,市场预期20.0%,我们的预期值为20.0%;进口同比28.1%,前值36.7%,市场预期33.3%,我们的预期值为30.0%。贸易顺差565.8亿美元,前值515.3亿美元,市场预期532.5亿美元,我们的预期值548.3亿美元。

7月出口同比较前月回落13个百分点至19.3%,两年平均增速录得12.9%,较前月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等经济体出口增速“腰斩”,较前月回落18.6个百分点至14.5%,拉低我国整体出口增速2.8个百分点。市场有观点认为,东南亚经济体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类似,存在竞争关系。东南亚疫情告急,生产能力下降或使部分订单向中国转移。然而,东南亚作为我国产业承接地,已置身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生产网络中,是我国出口输送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在此,本文重点分析东南亚疫情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出口:对东盟出口增速“腰斩”

5月以来,东南亚疫情告急,生产生活活动趋缓,以越南为例: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越南采取了与中国类似的疫情防控措施,疫情防控成效良好,新增病例与死亡率基本控制在零水平。自2021年5月以来,Delta病毒传播,越南疫情感染率及死亡率急剧上升。截至2021年8月3日,越南新增病例和死亡率均创历史新高,感染率上升至84例/百万人口,死亡率则上升至2.2例/每百万累计确诊病例。为此,越南采取了封城、停工停产等隔离措施,封锁指数上升至疫情爆发以来的次高值。在此背景下,7月越南生产指数跌入负增长,为2021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也是2020年5月以来的第二次负增长。

此时,市场有观点认为,我国出口将对东南亚等地形成替代效应,订单将向中国转移。然而,5月以来我国新出口订单连续下行,同时,5月以来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速持续下行,7月对东盟出口增速更是腰斩,拉低我国出口增速2.8的百分点。种种迹象表明,东南亚疫情告急似乎并未对我国出口形成替代效应,原因何在?

我们认为,在全球分工背景下,我国与东南亚处于亚洲生产网络中。中国作为亚洲生产网络中心,其出口活动或正受产业承接地疫情拖累。具体而言:

第一,东南亚地区处于产业链生产终端,其生产下降将拖累我国中间品、原材料出口。从出口结构看,中国与越南出口结构较为类似,二者出口产品结构分布较为拥挤。表明上看,二者出口替代效应较强。需要指出的是,在产品精细化分工生产背景下,二者出口结构类似或恰恰是处于同一生产网络的重要表现。从产业转移梯度看,越南是我国产业承接地,其从我国进口原材料、中间品,加工生产并出口。

细分来看,越南是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承接地,其超过54%纺织原材料进口来自于中国。这意味着,越南生产活动趋缓,其对我国纺织相关原材料需求将现下降。最新数据显示,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增速腰斩,较前月下降9.4个百分点至8.2%,共拉低我国整体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

第二,受疫情影响,东南亚消费品需求增速或随生产同步下行,进而拖累我国消费品出口。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不同,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居民收入主要为工资性收入。生产下行意味着就业机会下降,工资性收入下降或拖累消费品需求。数据显示,我国对越南出口同比与越南零售指标走势较为一致,受疫情影响,5月以来越南零售同比连续三个月负增长,且在7月降幅录得-21.9%,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

第三,东南亚疫情,我国出口“通道”收窄。在中美贸易摩擦时期,越南等地是我国对美国出口“避税”通道,具体表现为我国对越南出口增长而对美国出口下降。疫情爆发以来,出口集装箱指数履创新高,出口运费上行不止。在全球主要航线中,由我国出发的航线涨价最为典型。为降低运输成本,部分出口企业选择绕道而行,即通过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等地出口。然而,伴随东南亚等地疫情告急,封锁指数趋严,我国出口绕道而行成本将上行。

进口:量价双降,内需趋缓

7月进口同比较前月回落8.6个百分点至28.1%,两年平均较前月回落6.0个百分点至12.8%。分产品看,原材料进口、耐用消费品进口均出现明显下行。具体而言:

第一,从主要原材料进口看,7月原油、铁矿石、未锻造铜进口同比读数下行,分别拖累整体进口1.0/0.8和0.4个百分点。量价分离来看,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均出现进口单价同比下降但正增长,进口数量同比负增长,折射需求量不足是进口读数下行的主要矛盾。以铜为例,房地产发展受限,与房地产相关的铜进口数量连续负增长,7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同比录得-44.3%,为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第二,从耐用消费品进口看,汽车消费不足导致汽车相关产业链进口同比下降。伴随国内汽车消费需求下行,汽车进口读数趋缓,7月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拖累整体进口读数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