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未来”以时间为底,以未知为题。以奇迹当注脚,以敢为当步伐。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1年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
“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创新驱动将是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动力源。
2021年,以何创新驱动发展?在互联网新技术与各行业快速融合与变革的当下,我们聚焦制造、生命、能源、金融、空间与海洋等深具影响的领域,通过挖掘企业创新的故事,寻找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馈未来以启示。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日电 (魏薇)“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理解我当初为何选择创业。”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简称信美相互人寿)董事长杨帆感慨道。这位保险行业的“老兵”从上世纪90年代初便投身于保险行业,先后在中国人保集团、原保监会工作,曾任太平养老执行董事、总经理,泰康养老执行董事、总裁。
随着寿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行业一度陷入一种浮躁的氛围。“我们应该时刻问自己为什么要出发?行业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作为一个保险行业长期从业者,杨帆始终不忘自己投身保险行业的初心——用保险专业知识为投保人提供风险管理方案。
2014年前后,监管部门开始倡导保险回归保障本源,彼时互联网大潮席卷各行各业,杨帆也看到了创业的机会。“我认为保险行业应该有所改变,可以尝试一些新的业务发展模式。如果能把‘以会员为中心’的相互制保险引入中国,再加上互联网赋能,这样就回归到保障本源。”
就这样,杨帆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经过两年多时间筹备,共同创了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2017年5月5日也正式拿到监管开业批复,成为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相互制寿险机构。
回首走过的五年创业路,杨帆认为,当前数字经济深入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大势所趋。保险的重要基础是大数法则,数字化转型更为迫切和重要。信美相互人寿从成立之初就要求整个公司全流程在线化,将所有系统搭建在云端,开启数字化1.0;2020年又深化数字化的迭代,提出要实现全面的实时数据化,迈入数字化2.0升级之路。
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董事长杨帆 来源:受访者提供
互联网赋能相互保险
相互保险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对同种风险有着保障需求的人共同形成的组织,组织成员“共同收益,共摊风险”,在全球保险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国际合作和相互保险联盟(ICMIF)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末,全球相互保险保费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6.8%,覆盖9.2亿人。
2015年1月,原保监会印发《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正式对相互保险公司这一组织机构开闸。办法出台后,杨帆迅速带领团队成员着手撰写筹建报告。他回忆道,“我们希望能用全新的机制助力行业改变,让行业回归到最本质的保障,利用互联网手段让更多人享受普惠的保险。”
2017年,信美相互人寿正式获批开业,成为首批试点的三家相互保险机构之一。杨帆坦言,作为中国保险行业的新事物,信美从获批之日起就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商业模式难以直接借鉴,商业化的相互制寿险在国内一直是空白,在筹备期间,管理团队成员实地去探访了西北人寿等几家美国的相互制保险公司,深入了解国外机构的做法,创始团队也对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等进行了详细研究。
另外一个挑战是能否找到具有共同理念的出资人。“在出资人的选择上,信美的创始团队非常慎重,三个因素是核心的考量,理念一致是前提,长期合作是基础,资源互补是共识。”杨帆解释道,相互制保险和一般的股份制保险公司机制不一样,长期寿险保单的持有人才是公司真正的所有者,公司是属于全体会员,而非出资人的,如果上述三个因素不具备,是对出资人的不负责任,也难以长期合作,会给未来的公司治理带来困扰。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会员意见能否第一时间采纳。杨帆称,作为相互保险机构的管理团队必须时刻保持警醒和反思,相互制的组织形式决定了会员给的建议第一时间就要吸收、反馈,迅速改善自身的管理和服务,否则就不是真的相互制,与一般的股份制保险公司相比,这点是它们本质上的差异。
作为一个全新的组织,如何赋予企业与传统保险组织不同的基因?“信美成立之时,正值互联网迅速发展时期,互联网也为相互保险插上了翅膀。”杨帆谈到。
在杨帆看来,相互保险以会员为中心的理念与互联网的顶层理念相同,相互保险要为会员提供极致的服务,这就需要保险公司能够达到极致的效率,需要用数字化武装公司管理体系,依靠技术改造公司的基因和架构。
实时数据化的升级之路
在信美相互人寿之前,国内对相互保险的认知度较低,相互保险的数字化架构如何搭建也并无先例可循。
但杨帆坚信,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保险公司,要将IT开发能力和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才能不断迭代,快速适应真正的用户交互需求。
“要想盖一幢摩天大楼,先把架子搭好。”在设计底层架构时,杨帆也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一定要将原来保险公司的链条式框架改为辐条式。
杨帆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解释道,链条式就是一条业务线一套系统,以业务为核心,佣金系统也是指向业务线和某一功能,看似完整实则中间环节被割裂;而今天,新型保险机构的底层框架要转变为辐条式,即以用户为中心,重新搭建架构,所有的分支、系统都应该指向用户。
因此在数字化的起步之初,杨帆就设立了整个公司全流程在线化的目标,并将所有系统搭建在云端。为夯实数字化底盘,他不惜投入更多资金,技术人员在公司总员工中占比更是达到一半以上。
就此,信美相互人寿开启了数字化1.0基础建设。2017年,搭建了以阿里云为基础的整体云上架构;2018年,公司启动了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数据中台建设。同时,信美相互人寿还加入智能识别技术的AI应用系统建设。在实现投保人全在线投保功能的基础上,信美还开发了智能客服系统,最高峰时可满足10万人在线通过智能机器人进行答复询问。
在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后,2020年信美又提出实现全面的实时数据化,迈入数字化2.0升级之路。
杨帆指出,在实时数据化过程中,有两方面内容最具挑战,一是监管合规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二是建立协同能力。“可能几秒钟一张保单进来,用户和系统进行交互,就立刻能提炼出来大致的用户画像。这种和用户交互的能力,又变为内部管理能力、决策能力,最终成为一种协同能力。”
四年多时间一步步走来,数字化为相互保险带来很多变化。杨帆介绍,最直观的是获客方式发生变化,以往的相互制,是一种小型的社团组织形式。诞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相互制,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优势,更好地找到要服务的特定人群,而不再是小的社群圈子。
其次是服务用户方式的变化,基于互联网的优势以及科技能力,信美相互人寿实现了全线上运营,以理赔服务端为例,信美为客户搭建了全线上一站式理赔服务平台。
第三是业务策略的改变,信美坚持“产销分离、赋能渠道”的战略,数字化技术为保险赋能,通过科技与业务充分融合,实现服务用户的最终目的。
得益于数字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信美2020年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2020年,信美相互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3.79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新单保费约31.84 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6928.13万元,成立三年即实现盈利,打破寿险公司“七平八盈”的传统规律。
“目前盈利还比较薄,还需继续积累,待利润更丰厚时,信美还将继续加大对数字化的投入。”杨帆称。
未来保险业将步入智能化时代
信美相互人寿的发展只是保险行业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在数字化浪潮下,每一家保险公司都无法置身事外,而传统保险机构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更大。
“把传统险企改造成一家互联网经营公司,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杨帆总结道,保险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需从六方面做出根本性改变:企业基因、组织形态、技术架构、运营方式、交互路径和产品形态。
杨帆指出,这其中最难改变的是企业基因和组织形态。“技术应用并不难,企业基因改变是最关键的,即如何认识数字化,这就需要打破原来的组织形态、流程和授权,推动决策链条的扁平化,让决策能迅速触达到决策者和执行者。”
谈到未来数字化演变进程,杨帆认为,最终保险公司将步入智能化时代。“未来,与用户的交互方式、企业的服务方式以及内部管理架构,可能会变为人机结合的模式,智能化会取代人工干预。”
杨帆解释称,现在保险产品复杂程度比较高,仍需要代理人或者经纪人进行解读,并且每位投保人的背景、年龄、保险需求等千差万别,也需要定制化服务。但在处理复杂链条时,人的脑力可能会跟不上,这时人工智能可以迅速响应,同时处理成千上万个询问。不过,这还需要数据化积累,将数据沉淀下来,慢慢形成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智能化可能是没有终点的。”杨帆称。
展望未来,杨帆谈到,信美相互人寿将持续推进全面数字化建设,构建数据治理体系,用数据驱动经营和管理模式升级,打造具备数字化竞争力的保险组织。同时,还将进一步夯实和优化信息系统架构,引入更多的智能化技术,打通推进新技术在公司相关场景中的应用落地,以创新驱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会员为中心的初心,持续提升互联网运营思维,运用科技手段,打造用户和会员的极致服务体验。(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