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市值管理与股市支持实体经济背离 没有存在的必要

近日,私募叶飞公开举报18家上市公司和多家机构借市值管理名义操纵股价内幕交易,引发市场轩然大波。也引发了关于市值管理的存废的争议。凤凰网财经此前刊发了两篇关于市值管理的争鸣文章,引起了很多用户的关注。一位名叫杜坤维的读者来信,表达了他的观点,我们特予刊发,也期待更多方家指教。

杜坤维:市值管理与股市支持实体经济背离没有存在的必要

偶尔从中财网看到凤凰网有关市值管理的争鸣文章,一个是力挺市值管理,另一个是坚决反对市值管理,究竟孰是孰非,笔者认为一切带有功利性质的制度安排,难免都会走偏。

市值管理是一个舶来品,我国之所以要引进市值管理,在于股市长期以来偏重融资,很容易引发投资者不满情绪,股市也就牛短熊长,经常性需要采取积极股市政策提振股市,历史上也就有了九次IPO 暂停和九次IPO 重启,14年沪深股市因为伪市场化改革的余波冲击,再度陷入极度低迷,作为标杆指数的上证综指几度测算2000点整数关口,市场投资者情绪十分低迷,为了改变股市低迷的态势,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解决的问题是“市场功能发挥不平衡,市场运行稳定性不足等”,其目的还是通过积极股市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推高股价,从而推涨股市,加大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力度。其中第二条第六款中明确提到“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但是作为一种纲领性文件,并没有详细地制定市值管理的实施办法。

A股长期以来一个严峻问题就是监管不到位,处罚偏轻,之所以处罚偏轻,在于融资最大化是资本市场的最大任务,生怕过重的处罚会带来IPO 的减少,影响到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另外我国是一个人情化较为浓郁的国家,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高方式,需要的是严格的监管,而不是人性化的执法,美国股市就是假设资本就是罪恶的化身,需要严刑峻法来护航,因此市值管理引进以后,相关的法律制度没有跟上,市值管理也就很容易走样,成为上市公司和二级市场相互勾结谋取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一个绝佳方式。

从整个资本市场来说,由于基础制度不完善,监管严重缺位,不仅仅市值管理引进变样,成为一大新的毒瘤,就是历经三年左右的新股市场化发行改革,也是以闹剧收场,成为三高发行的代名词,从而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不得不暂停新股发行。股市是需要不断改革,但改革的前提首先是制度的完善,不能想当然地引进所谓成熟的美国制度,拿来主义鲁迅先生批评过,现在依然很有现实意义,可是我们的部分专家有点崇洋主义,认为美国股市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值得照搬的,结果成为了新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不仅没有把A股制度改革好,反而是屡次伤害了A股平稳发展。

针对市值管理,周伯通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乐视网,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乐视网进行过市值管理,但作为贾跃亭打造的生态化反还是推高了乐视网的价格,贾跃亭不仅不与乐视网共进退,反而是利用信息差,提前减持股份,并通过股权质押变相减持,实现全部退出,自己跑到美国造车,至今没有任何回归的迹象,乐视网留给市场的是无尽的伤害。

作为市值管理的典型,其实是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徐翔,打造了市值管理一条龙产业,从股份收集-公司信息披露-资产运作-股利分配-股价拉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一环,至于有没有专业的分析师为之服务,有没有媒体平台参与站台,作为局外人不好评价,但是从整个市值管理利益链条看,分析师和部分媒体平台也涉嫌参与进来,为市值管理站台呐喊,何时出具唱多研报吸引投资者跟风是早就计划好的一步

作为上市公司,上市就是借助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做大做强主业,而不是利用各种手段推高股价,进行的所谓市值管理,市值管理制度实际上是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的严重走偏,上市公司把精力放在市值管理推高股价上面,等于是放弃了上市的初衷做大做强主业,公司发展就会短期化功利化,跨界并购和不与公司业绩增长匹配的高送配方案也就应运而生,就会想到推高股价逢高减持,这远比致力于主业来钱更快,所以市值管理高发的上市公司就是重要股东的大量减持,严重伤害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股市发展,要立足于投融资平衡,才不至于一些制度设计的走偏,市值管理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以政策推动市值管理的实施,成为了大股东与二级市场勾结割韭菜的一个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