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A股2020年正式年报的渐次披露,观察发现,不同公司之间业绩的“含金量”差距颇大。比如道通科技,年度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31.94%、32.44%;而中创环保却在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04.03%的同时,营业总收入增速仅实现了23.63%,两项指标增长差异如此巨大,很难不让人对其利润的来源和可持续性生疑。
上市公司财报“怪相”:
净利润增速与主营收入增速差距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两市有190家A股公司完成了2020年正式年报的披露工作,其中177家年度实现了盈利。如果和2019年同期对比,有133家公司盈利的同时相较上一年度净利润实现了正增长,英科医疗、汤臣倍健、士兰微、新五丰、登云股份、新劲刚等多达37家公司的增幅超过了100%。
如果我们进一步结合公司的主营总收入增长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可以看到不少公司两项财务指标的增长率差距颇大,例如士兰微,公司全年6759.72万元的净利润额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了365.16%,但42.81亿元的主营总收入增速却仅为37.61%。结合历史数据可以看到,公司2020年净利润大幅增长与2019年的可比数据基数偏低有很大关系,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净利润出现了3595.43万元的亏损,导致公司当年三季度末的净利润额还有5048.63万元,年末却仅剩下了1453.2万元。另外,结合其他财务数据不难发现,对于2020年士兰微的净利润,外延收入提供了很大的“粉饰”作用,公司年度非经常性收益实现了9110.96万元,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收益,公司扣非后净利润额实则亏损了2351.24万元。
其实,如此情况并非个案,成功扭亏的ST南风年报表示2020年度实现了9137.57万元的净利润额,但与此同时公司主营总收入却再次以下滑7.34%收官。报告期内公司扭亏,非经常性收益贡献颇丰,期间公司不仅完成了对元明粉分公司的资产出售,还收到了政府的补助,两项收益即贡献了1.16亿元的净利润,尽管公司在面对疫情和复杂国内外形势影响的同时,积极复工复产,且随着国内经济稳步恢复,加强了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了资金周转率,企业整体运营质量逐步提升,但如果剔除上述外延收益,公司2020年扣非后净利润实则仍亏损2488.34万元。
表1:已公布年报公司中净利润增长率与主营总收入增长率差额偏大的公司
上市公司秀“财技”
用非经常性收益一次性增厚利润
繁杂的报表,华丽的数据往往很容易让投资者“大意失荆州”,“挤出”财报的“水分”则十分重要,而非经常性损益就是企业年报中最容易隐藏水分的地方。我们对目前190家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统计,有49家非经常性收益占公司全年净利润额的比重超过了30%,西藏旅游、中创环保、世纪鼎利等11家公司的占比甚至超过了100%,利润来源全靠外延收益补贴。
企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业绩、调节利润,通常会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变卖资产或资产重估升值;第二,财政补贴;第三,企业的应收账款突然收回。我们以中创环保为例,公司2020年度营业总收入仅同比增长了23.63%,但同期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却高达204.03%,虽然公司净利润实现了2093.59万元,但扣非后净利润却亏损了5166.72万元,财报显示,公司全年非经常性收益高达7260.3万元,占公司净利润比重的346.79%,其中包含了业绩承诺补偿收益、子公司处置收益、政府补助等多项外延收益。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11.2%的登云股份,同期主营总收入增速仅为11.01%,公司全年净利润额为1533.93万元,但仅政府补助即收到了1712.09万元,公司全年非经常性收益为1439.09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只有94.84万元。
类似的还有*ST奋达,因全资子公司富诚达原股东补偿股份回购注销完成,确认为了公司的营业外收入;新劲刚低效资产及业务的处置为公司带来了高额的资产处置收益;*ST鑫科取得政府补助等等。
虽然上述公司单看2020年净利润均实现了不俗的增长,但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原动力。依靠卖地、政府补贴等收入只能“粉饰”财务报表的虚假繁荣。
表2:已公布年报公司中非经常性收益占净利润比重超过50%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