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取向传递经济运行向好信号

“今年财政部门提出要适度下调赤字率与减少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政策举措,这向市场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我国经济运行正在重回正轨,我们不需要也不会搞强刺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光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杨光普说,我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全线回暖,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定为6%以上,提振了市场信心。在此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从疫情期间的紧急性救助纾困回归到常态化稳定发力,兼顾了当下与长远的需要,体现了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财政可持续的综合考量,也为今后应对风险挑战留出了充足空间。

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集中体现在以更大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财政资金精准有效地用到“刀刃”上。

杨光普说,财政支出有保有压的政策安排,一方面能够将有限的财政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率、更有活力的领域,能够提高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有效缓解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另一方面,以财政资源为杠杆,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流向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重大战略实施等领域,有助于激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活力,培育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他还认为,中央政府坚持带头过紧日子,坚持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传递出国家节用为民、保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共同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背后是立足长远、坚持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也体现了财政“更可持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