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印花税上调暂难引南下资金回A

[ 2019年到2020年,港股印花税对香港特区税收收入的贡献约332亿港元。 ]

调升港交所股票印花税税率的消息仍在冲击市场,24日尾盘南下资金净流出近200亿港元,甚至有观点认为,交易成本的提升将导致南下资金持续回流A股。多地配置的机构投资者究竟如何看待此事?他们会否对A股和港股的配置进行再平衡?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外资机构投资人。他们大多认为,南下资金并不会因此就大幅回落,但此前港股的涨幅的确超出了基本面,此次港股的阶段性大幅调整也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我们会趁此机会,配置性价比很高、A股稀缺的优质港股公司;在A股方面,近期兑现了部分估值过高的个股收益,同时沿着顺周期逻辑调整了部分组合配置,在能源、有色等顺周期行业增加了配置。” 煜德投资合伙人、首席投资官蔡建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印花税“砸坑”港股,机构或顺势建仓

香港的政府预算赤字创下多年以来新高,支出增加而收入减少的现状导致2020年赤字高达2688亿港元。由于上调工资税或利得税被认为可能会影响经济竞争力,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将证券交易印花税从目前的0.1%上调至0.13%。这一决定将在立法会投票表决后进行(预计在5月)。市场上的一些机构认为,这一政策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增加政府收入,而非抑制投机的政策工具。

2020年,港股总成交额同比增长48.7%,日均成交额为1291亿港元,而2021年前两个月的成交额较2020年增长了1倍以上。2019年到2020年,印花税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约332亿港元。去年以来,港股成交量激增,这一数字预计将进一步大幅上升。展望未来,即使成交额受到印花税上调的影响,预计政府收入仍将显著增加。建银国际首席港股策略师赵文利对记者表示。

自1993年以来,印花税有过3次下调,而此次上调将是这段时期内的首次,0.13%也将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银证券报告认为,港股是全球交易成本最高的主要市场之一。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其交易成本包括:佣金(介乎0.03至0.25%)、印花税(0.10%,而上调后为0.13%)、交易征费(0.0027%)、交易费用(0.005%)以及清算费(0.01%)。印花税是交易成本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在经纪商降低佣金费率时。

“这样做的代价将由金融部门承担,最大的影响可能是高频交易。拟议的印花税上调预计将使现有交易成本整体增加约8%,如果交易量受到冲击,券商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赵文利称。但他也表示,回顾自1998年以来的三次印花税调低的影响,尽管当年宣布调低印花税,但恒指仍倾向于下跌,因为当时推动市场的其他因素超过了印花税的改变。任何反应都是短暂的,对成交量的直接影响也很小,预计现在这一趋势将会重演。更广泛的因素在未来更为重要,包括流动性环境、经济和企业盈利。因此,行业轮转仍是近期的主流趋势,机构建议在这个关键时刻增持低估值的旧经济板块,把握“再通胀交易”的热潮。

亿衡投资管理投资总监杨健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06年A股大牛市时也加过印花税,短期影响情绪,但不会因此逆转市场走势,除非是资本利得税。港股此前“抱团”也相当明显,如美团等香港数字经济相关公司的涨幅其实都很大,市场本身有较强的调整需要,这次正好借机调整,不会改变长期趋势。

在布局港股时,机构关键看的仍是哪些产业是港股有而A股没有的,“估值低并非最主要的因素,关键还要看标的是否稀缺。例如在港股市场,互联网、连锁餐饮、18A医药公司等都是A股没有的,而内地最好的一些科技股也都聚焦在香港,因此我们会侧重这些布局。”蔡建军称。

A股“抱团股”回调,机构调仓持续

也有观点认为,港股交易成本提高,有望令部分南下资金回流,对A股市场影响相对正向。但相比之下,目前各界更关注的仍是机构调仓。近期如新能源、白酒等A股“抱团股”持续大幅回调,投资组合的再平衡仍在持续。

“结构性的行情在春节前演绎至极致,节后诸如白酒等机构‘抱团股’的调仓引起市场情绪波动,抱团龙头股的调整对市场冲击格外明显。”蔡建军表示,节后仓位整体有所下降,兑现部分估值过高的个股的收益,同时沿着顺周期逻辑调整了部分组合配置,在能源、有色等顺周期行业增加了配置。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方面对记者称,近期欧美地区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加强,叠加美国公布1.9万亿刺激草案,全球大宗商品共振,国内有色、能化产品引领大宗商品走强。通胀预期提升,带动长端利率上行。同时,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资金投放数量边际收紧,基金发行也有所降温,投资者对流动性有所担忧。

在利率上行及资金面趋紧的环境下,前期涨幅较大的消费及科技板块核心资产估值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