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并非通常所说的投资路径和投资方法,而是基于一定价值定位的投资原则。在机构抱团人心浮躁的牛市氛围中,随大流尽管很简单也很容易,但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最终决定投资成败的必然是具有独立人格魅力的逆向思维。
春节假期中传来消息,一家全球最大的中国股票基金继另一家全球持有茅台最多的基金之后,趁茅台股价涨势正健的时候,不失时机地采取了减持行动。这对于将茅台股价的炒作目标由2700元/股抬高到3000元/股的机构来说,即使未必是一个讽刺,至少也应该有所触动。它告诉我们,市场的走势哪怕再怎么牛气冲天,也不能没有一点逆向思维。
逆向减持茅台的并非一般的市场机构,而是全球最大的中国股票基金——瑞银旗下的瑞银(卢森堡)股票基金中国机遇。无独有偶,此前不久,全球持有茅台最多的基金——美洲基金-欧洲亚太成长基金也在2020年四季度对茅台进行了减持。这对于A股市场风头正健的机构抱团趋势来说,可以说是当头泼了一瓢冷水。
当前A股市场的走势不可谓不热。IT、医疗保健、电动汽车和生物科技相关的中小盘股的走强,虽然大多明显得益于机构的抱团,其中有些却未必得到了业绩的支撑。即使以涨势最为惊人的茅台为例,其2020年的业绩与上年相比仅增长了10%,而股价却从去年年初的1117元/股涨到了2600元/股,翻了1.3倍多。这意味着按照其目前的市盈率,目前持有茅台股票的投资者至少还要6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有可能回本。就此而言,瑞银等国际资本所设立的中国基金见好就收,不失为谨慎之举。
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于白马蓝筹股的情有独钟不难理解。不过,价值投资的核心与其说在于股价或估值的高低,还不如说在于业绩的稳定,尤其是成长性。目前,在对茅台等机构抱团股的投资上,存在一种片面追求高股价、高估值的倾向,越是估值偏高的股票,越是容易得到机构的青睐,越是股价高的股票,也反而更容易锦上添花,被越炒越高。这在某种意义上,同对价值投资上所存在的某种片面的理解也许是分不开的。当年芒格曾经对巴菲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宁愿以一个贵的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也不愿意以便宜的价格买入平庸的公司。巴菲特后来回忆说,这句话后来改变了他一生的投资生涯。可是,就在去年上半年,巴菲特股票投资组合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亏,原因就在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其视之为伟大公司的航空公司股票几乎濒临倒闭而一落千丈。伟大不伟大并不取决于股价贵不贵,而在于公司业绩是不是具有可持续的成长性。巴菲特在投资理念上所吃过的这个不大不小的亏,难道不该成为价值投资追随者一个可资借鉴的反面教材吗?
在A股历史上,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片面追求高估值、高股价的教训。当年的中石油一上市就被炒高到48元,如今,其股价却一江春水向东流。像中石油这样无论从公司体量还是利润规模都堪称庞然大物的国企股票在A股不在少数,在某种意义上,它们也许也可称得上蓝筹股甚至绩优蓝筹股。可是,为什么大多数这样的股票其股价表现与估值定位却往往呈现出相反的走势呢?这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白马蓝筹股即使在投资价值上有可能获得英雄所见略同似的认可,并且,在股价表现上也会出现一些阶段性溢出的股价泡沫,不过,这也不应该总是成为抱团有理论或泡沫无害论的借口。
价值投资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估值更不存在任何可以固化的模型。价值投资不仅需要因势利导与时俱进,有时候不妨也可以众人皆醉我独醒,来一点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并不等于在抱团炒股一时之间已蔚然成风之际,非得在“弃八从二”和“弃二从八”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在适度泡沫和过度泡沫之间不能没有冷静而理性的判断。在笔者看来,一切以适度价值为追求目标的投资行为所必须遵循的相对安全而且有效的行为规范,才是真正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
当前,随着疫苗接种的大规模展开,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复苏效应的持续扩大,人们的投资信心也正在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应当没有理由继续沉浸在醉意朦胧的抱团炒股氛围中难以自拔,将自己的投资视线及时转移到在具有经济复苏逻辑优势的行业,以及在转型过程中脱颖而出的高新技术创新产品。投资一选目标,二选路径,但相比之下,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正确和准确地确定股票的适当价值定位和适宜自己的价值取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并非通常所说的投资路径和投资方法,而是基于一定价值定位的投资原则。在人心浮躁的牛市氛围中,随大流尽管很简单,并且在某个短时间内也不失为旱涝保收的一条捷径,但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最终决定投资成败的必然是具有独立人格魅力的逆向思维。养成一点逆向思维的习惯虽然并不简单地意味着什么都非得人取我舍,或者人舍我取,但至少每一个投资举动都不仅能避免跟风炒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还有可能因为经过自己的权衡对比和反复思考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无论如何,在自己的肩膀上长着的是自己的脑袋,才是让自己在更多的时候和更大的程度上不仅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还有可能取得相对稳定投资收益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