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货币政策维持紧平衡,资本市场进入微观治理阶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终发布的通稿虽然只有5000字左右,但确是对当年经济形势的分析总结,对下年经济工作的部署。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应该如何解读对2021经济工作的定调?明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释放了什么信号?对明年资本市场的建设方向如何?

东吴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陶川12月18日晚对时代财经分析,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精准和适度。他认为,货币政策保持拥有必要支持力度的“底线思维”,继续维持紧平衡。“更多地通过逆回购和MLF等进行精准调控,降准降息难再出现。”

陶川指出,“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暗示明年上半年加息的概率较低。政策紧缩预期降温,长端利率短期见顶的概率进一步上升。

对于市场关心疫情期间非常规的宏观政策如何退出,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淑斌对时代财经表示,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新冠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考虑到明年扩大内需战略和落实“六稳”“六保”的需要,预计货币政策仍然立足于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健”主基调,不会过快收紧,针对中小企业的纾困政策也可能会试情况分类施策。

至于明年资本市场改革,邓淑斌向时代财经指出,明年资本市场更多关注微观主体或者参与主体的治理结构,着眼于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为资本市场有一个比较健康地发展趋势,逐步提高参与主体的质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此前市场预期,2020年各类非常规的疫情救助与经济纾困政策将在2021年陆续退出,货币政策将会收紧,经济反弹的政策支撑力逐步减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陶川对时代财经分析,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主要考虑到杠杆率的问题。此前央行行长易纲提到,今年杠杆率上升了30个点,市场可能很担心明年会“去杠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的底线思维”,这说明货币政策不会矫枉过正,以避免大开大合,维持紧平衡。

“具体到实施方面,中央会通过逆回购和MLF进行精准调控,更多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总量性的。这就意味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暗示明年上半年加息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市场随之会对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会降温。”

邓淑斌认为,至少明年上半年,整个经济恢复期间不会有太急的调整。“待疫苗全面接种,疫情基本不反弹后,逐步退出较妥,估计要到2021下半年之后。”

邓淑斌解释道,这主要因为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靠,世界经济的形势仍在复苏中,因此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邓淑斌以资管新规的延迟执行为例子,防风险要结合到经济复苏的情况,不能一刀切。“针对个别的中小企业,如果说是有市场前景,但确确实实经营过程中存在资金流转周转不畅的问题,应该还会给予支持,而不是一刀切。”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时代财经指出,货币政策“缓退坡”,预计货币供应量M2增速在10%左右。在流动性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预计主要通过结构性工具,尤其是直达实体经济工具来实现,以“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除了货币政策退出有度,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陶川指出,由于连续5年大规模减税降费达7.76万亿,预计2021年减税降费规模将明显缩减,抗疫特别国债大概率不再发行。陶川预计,赤字率虽开始向“3”靠拢但仍会保持在“3”以上,专项债额度的减少也将相当有限。

资本市场改革进入微观治理阶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时,关于金融领域,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陶川指出,中央在稳杠杆的基础上,处理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除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外,值得关注的是落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这说明2021年稳定杠杆的重点在政府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尤其是弱资质的地方国企。

邓淑斌还对比了去年关于资本市场的表述。她向时代财经指出,去年底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时金融领域提到,“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而今年则强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在邓淑斌看来,明年资本市场可能更多的会关注微观主体或者参与主体的治理结构,着眼于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为资本市场有比较健康的发展趋势,逐步提高参与主体的质量。

强化反垄断,支持技术创新

会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陶川通过统计得出,“创新”被提到较为重要的位置。

从2020年中央工作会议关键词来看,“创新”出现次数最多(13次),与2019年“稳”字当头(29次)有了较大变化。“碳”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未出现,但本次会议出现8次。此外“安全”、“消费”出现次数明显增多。

会议还强调,明年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在陶川看来,金融科技公司无序的资本扩张对实体经济不是好事情,要让资本充分配置。

对此,邓淑斌也持相同观点。她认为,金融科技公司应发挥自身优势专注于“补短板”、做大蛋糕,而非依靠优势影响“分蛋糕”、与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争利。会议提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当下国内真正的需要的是高科技、创新,只有充分引导资本流入科研等基础研究领域,也才有望实现科技创新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