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央行官网发布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三季度例会内容,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提出下一步经济金融政策方向。
相比于二季度例会,本次例会在一些细节表述上做了微调。比如,有关货币政策更强调精准性、时效性,而不是逆周期调节。二季度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而三季度的表述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宏观经济景气度在二季度“V”字形反转的基础上持续上升。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四季度中国经济将进入复苏平台期,预计增速高于三季度。但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诸多风险点仍然值得特别关注,比如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效应衰减、高杠杆风险、银行贷款和债券违约等信用风险。需提前关注和应对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多种风险,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取得动态平衡。
不排除降准的可能
有关货币政策的表述,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逐步复苏企稳,货币政策也将相应有所调整。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
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两项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切实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比例。
今年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较大,8月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分别为10.4%、13.3%,分别较2019年末增加1.7、2.6个百分点。
9月28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下称《报告》)认为,在这个(货币政策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好政策调整的节奏,确保流动性总量、利率变化及政府支出与经济复苏阶段相匹配。一是坚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强化资金投放精准性;二是继续推动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工作,切实降低财务成本;三是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强化用途监管,严控资金流向。
《报告》指出,当前经济尚未复苏至疫情前水平,需要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包括结构性降准、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等,增强企业融资可得性,尤其是对中小金融企业和特定目标企业的资金供给。此外,严控资金流向,做好用途管理,确保资金进入实际生产领域,防范资金脱实向虚引发金融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长期均衡。
截至9月25日,10月公开市场有8600亿元资金到期,其中逆回购到期58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20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800亿元。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分析,由于10月仅有3周工作时间,预计随着政府债供给压力的上升,央行公开市场投放将会更加积极。10月,货币政策或是银行间资金面的最大变量,MLF超额续作可以预期,也不排除央行降准的可能。
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例会强调“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会议强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与二季度相比,内容删去“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并新增“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等表述。
会议还指出,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补短板、锻长板,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数据显示,今年1~7月,金融系统向各类主体让利8700亿元,已完成减负目标的58%。《报告》认为,在政策引导下,四季度金融系统将继续推动向实体经济让利工作,严格贯彻政策措施落地,通过调低贷款利率及减免费用等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努力完成全年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切实增强企业经营活力和发展潜能。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四季度企业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有望比三季度再下行10个基点左右。若四季度LPR报价恢复小幅下调,企业融资成本下行幅度也会相应加大。
相关报道:
央行: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开会了!删去“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表述 下一步货币政策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