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基金发行大幅降温 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

9月份以来基金发行市场有所冷却 张燕北/制表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9月以来,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情绪渐趋谨慎,基金发行市场也明显降温,权益类新基金认购火爆程度大不如前。除震荡市赚钱效应弱化影响基金销量外,产品同质化突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权益类基金发行降温

上周,对于新基金发行市场来说又是一个“超级周”,共有24只权益类基金进入发行,其中不乏南方、中欧、嘉实、汇添富等实力雄厚基金公司的优势品种。然而,充满爆款潜质的新基金并未出现以往的火爆认购局面。

与7月份、8月份相比,9月份以来基金发行市场有所冷却。作为新基金发售市场热度关键指标的百亿级别爆款产品数量骤减。

按认购起始日统计,截至9月13日,本月以来共有37只权益新基金启动募集,仅中欧责任投资1只单日募资规模超百亿。对比来看,8月启动募集的55只权益新基金中有7只获得百亿以上资金认购,其中3只产品一日售罄。而7月份募集情况更为火爆,当月有77只权益新基金发行,13只认购金额超百亿,其中7只基金1天内便获得100亿以上资金抢筹,成为爆款“日光基”。

从新基金整体成立情况看,9月份以来权益基金的募资能力大幅下降。Wind数据显示,7月份,共有58只权益类基金成立,合计首发规模达2742.16亿份,其中6只基金发行规模超百亿;8月份,共有65只新基金成立,合计首发规模2074.89亿元,其中成立规模达百亿级别的新基金有8只。相较而言,截至9月13日,9月以来共25只新基金成立,仅中欧责任投资最终获认购金额达百亿级别;合计首发募资仅514.16亿元。

华南一位基金公司品牌部人士表示,新发基金市场降温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市场震荡,短期赚钱效应弱化,新发投向科技类的基金遇上回调,一些投资者出现浮亏,影响新资金入市。二是经济逐渐企稳复苏,货币层面有边际收缩的现象,也会影响资金入市脚步。”

产品同质化或影响基金募集

历史数据显示,公募新产品发行“靠天吃饭”的特征突出。业内人士表示,产品高度同质化可能是影响基金发行难以走出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

华南一位中型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公司旗下日前启动募集的产品发行难度很大,主要是同期在发的基金多是一个路子科技+消费,互相挤占了市场份额,而且这两个板块都在调整,基金愈发难卖。

另外一位公募销售人员透露,高度相似的产品明显分流了客户,而且主要涌向头部公司的产品。这与基金公司贴标签式的营销手段不无关系,投资者更多是奔着前期赚钱效应高的行业而来,而未必认真考察过公司及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合适。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表示,新发基金的热度和市场行情密切相关。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不少偏科技和消费的基金业绩连续创出新高,赚钱效应很强,投资者对科技+消费的认同度很高。基金公司也就顺势而为,新发相应类型或者主题的基金,寻求新发规模的突破。

对于公募基金倾向于扎堆发行同类产品的现象,曾令华直言,公募发行产品有一定的“顺周期”考虑,即行情不错的时候,密集发行。若是阶段性主题或者板块有明显超额收益,容易“顺周期”发这类产品。对于一些投资者而言,可能会在阶段高点介入,收益体验不佳。建议投资者面对这些情况需要冷静对待,客观考虑市场的基本面后再考虑投资。

上述基金公司品牌部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应充分考量自身投研优势与市场需求,以更长远的视角布局新产品。“科技与消费是非常好的赛道,但并不意味着相关个股能持续走牛。如2018年白酒等消费股持续杀跌,消费类基金也明显回撤。如果面对此类的困境时基金公司投研队伍依然能从容应对,发行此类产品是合适的。如果只是蹭热点,自身缺乏投研能力,设计此类产品未来能否做大就存在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