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高位震荡的一年多时间里,市场见证了猪肉能卖到多贵,也见识了企业能扩张得多么疯狂。
按照周期规律,猪价高企时布局产能,到一年后建成出栏,企业将面临价格下行期产能集中释放的问题,这是否有违逆周期布局的逻辑?
事实上,周期对于企业效益影响是很大,但是对于企业布局规划影响并不大。
这场扩产竞赛中,大企业拼的不是一年后产能集中出栏能赚多少钱,更多关注的是企业规模效应提升带来的竞争力升级。
如今,头部企业在硬件水平、兽医体系、防控执行、历史技术集成经验、人才培养速度、施工水平、育种水平、产能利用率、外购种猪仔猪等多个方面已不断拉大与行业的差距,投资价值不断增厚。
对于规模企业而言,看行业趋势问题不会单看猪价。在行业集中度未达到一定水平,没有人存在话语权的时候,企业自身能做的就是稳步扩张规模,不断降低成本,把头均盈利尽可能增厚,增加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和成本控制力,加大扩张。
正如一位生猪行业上市公司人士所言,按照猪价高低布局产能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只能尽可能扩大规模,保证投入的是高质量的产能,严格的管理,从而形成低成本竞争力,规避周期对企业的影响。
对比传统散户,规模猪厂生产成绩更高。规模厂一头母猪一年可以生产24头仔猪,而散户只有18头的产量。而在饲料供给方面,散户有的平均消耗3斤粮食才繁1斤肉,而大型企业消耗2.4斤粮食就可能出1斤肉,成本差异明显。
在一轮周期中,长期猪价是确定值,企业只要拉开与平均水平的差距,头均利润就会提高。单斤一两元甚至几毛钱的成本差异,就可以拉出规模企业与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差距。
作为规模企业的代表,牧原股份2020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7.84亿元,而在此前的2019年、2018年全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1.14亿元、52.02亿元。即使在上一轮猪周期价格维持高点的2016年,牧原股份全年净利润也不过23.22亿元。
周期波动,并未对牧原股份业绩表现带来过大震荡。得益于产能持续放大,这家专注养猪的企业,用规模效应实现了业绩持续攀升,并在2020年全方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发生后,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平均成本提高,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也更多,因此市场对于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的偏好也就越来越显著。
因为疫情带来的生物防控需求,不同规模企业间成本价格中枢方差越来越大。即使生猪价格步入下行周期,规模企业的扩产竞赛或还将持续。以量补价,平滑周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