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2020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 | ①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不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货币政策既可发挥总量政策功能,也可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摩擦,市场体系面临市场失灵的风险,微观主体在现实中是异质性的,如果货币政策只注意总量,则会造成更大的结构扭曲,总量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通过引入激励相容机制,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信贷资源流向更有需求、更有活力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撬动金融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社会福利,也有助于实现更好的总量调控效果。中国人民银行长期以来就有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成功实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央行逐渐认识到金融市场不完善的现实,多有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如欧央行推出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英国央行推出的融资换贷款计划(FLS)。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500亿元用于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4月3日宣布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仅在本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实施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二是为应对疫情冲击,先后出台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和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截至6月末,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基本执行完毕。其中,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有关银行向7597家全国性和地方性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834亿元,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59万家企业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983亿元。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有序衔接,截至7月27日,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573亿元,支持企业和农户78万户,户均贷款59万元。三是创新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为鼓励地方法人银行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还本付息压力,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预计可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贷款本金约3.7万亿元;为缓解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的痛点,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预计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近期,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银行于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发放的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开展了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操作,涉及全国的1170家地方法人银行、39万家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本金709亿元,贷款加权平均期限为13.6个月,加权平均利率为6.76%。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共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支持270亿元,近期即将开展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的首次利率互换操作。

实践证明,结构性货币政策行之有效,发挥了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建立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机制。通过设计激励相容机制,使得流动性投放发挥促进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功能,有效引导金融机构行为,应对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冲击,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二是建立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的“报销”机制。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资金,采取部分或全部报销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三是发挥利率引导作用。通过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引导作用,加强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有效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增速比上年末高3.4个百分点;6月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64%,较上年12月下降0.4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已支持2964万户的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1.8%。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