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基金经理有“跳槽危机”吗?

作为基金行业十多年的旁观者,我对于“长期主义”这件事一直有一些观察和迷思。

首先得说,行业的“长期性”近年来是明显进步的。产品端,5年前基金经理的考核周期常常是1年业绩为主,现在更多地用3年以上业绩,考核导向在长期化,也涌现出了一批低换手的绩优基金经理,做了很好的示范。

销售端,定开基金和持有期基金的普遍化,强制基民长期持有,基民也得到了较好的体验;而投资者教育的火热开展、投顾业务的启动也在带来积极变化。

迷思是,基金经理的持续任职期并不足够“长期主义”。要知道基金经理更换是相对频繁的。在目前3361只主动偏股基金中,近5年没有更换过基金经理仅92只,占比2.7%。2016年以来,基金变更基金经理的平均时长是1.30年。也就是说,你心爱的基金,很有可能你持有了一两年,你没有放弃他,他先抛弃了你。

当然这有许多的行业因素,优秀的基金经理容易成为基金公司竞相争夺的优质资源,投奔私募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平台也是人之常情。但对投资者而言,基金经理的长期任职情况是值得关注的。我们需要擦亮眼睛,寻找值得长期托付的管理人。

01谁是值得长期托付的管理人?

好。接下来问题变成了:谁是值得长期托付的管理人。

从基金公司层面我觉得有两点。一是公司机制比较好,比较重视投研人才,能够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晋升空间,或者提供他们满意的薪酬。二是公司文化比较好,能够让员工有成就感、价值感、归属感,在公司能长久待下去。

基金经理个人层面的因素当然也有。比如他对投资有热情、有兴趣,有投身到投资事业中去的决心和精神。

下面,我们看看有哪些基金经理,在现任基金上,已经管理了10年+。

截至2020年底,在现任基金岗位上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有13位。也就是说,13位基金经理在现任的这只基金上,亲历了A股市场的2011~2020年。这些基金大部分业绩不错,其中10位基金经理,在其长长的任职期内,业绩排名为同业前50%。

其中包括富国基金的朱少醒、汇添富基金的王栩、华夏基金的郑煜、国联安基金的魏东、易方达基金的冯波等。10年+的长期业绩足以说明一个人的能力。

解读一下这张表,主要有这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1)大部分基金规模较小,缺少市场关注。在长期以首发新基金为规模推手的行业,多数老基金缺少营销。除富国天惠外,其余这些成立十余年的基金规模都在50亿内。里面可能有些基金经理,你都没听说过。

2)连续任职的基金长期业绩更好。相比于期间更换了基金经理的基金,这些有基金经理连续任职的基金多数业绩在同业前1/3。长跑选手的耐力和业绩值得尊敬。

3)十只基金中有两只来自富国基金(朱少醒、毕天宇)、两只来自汇添富基金(王栩、顾耀强)。这两家公司是比较重视投研和传承的基金公司。两家公司的总经理陈戈、张晖都是投研出身,投资做得好,也很会管理公司,投研出身使得他们更重视和更懂投研的管理。

我考了一下古,两位总经理都是第一代的绩优基金经理。汇添富总经理张晖之前管过富国天益,业绩排名2/23。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接棒张晖管理的富国天益,一管就是9年,业绩排名12/45。

02汇添富:公司机制上保障“长期主义”的范例

今天主要表扬一下汇添富基金。王栩、顾耀强是行业老人了。公司给了不错的出路——王栩担任权益投资总监,顾耀强担任增强收益部总监,管理了一类定性+对冲的绝对收益基金,规模还很大。

汇添富是一家在公司层面高度统一投资方法论和价值观的基金公司。绝大部分基金经理来自于一流高校的应届生,自主培养。这样一来可以大大降低沟通成本,促进投研一体化,二来也可以比较有效地传承投研成果,保持风格的稳定。

如果基金经理的更换不可避免,那么劳杰男接棒陈晓翔的价值精选、胡昕炜接棒朱晓亮的消费行业、郑磊接棒周睿的医药保健、雷鸣接棒齐东超的成长焦点、董超接棒顾耀强的逆向投资…………则用事实证明了汇添富的造血能力,在公司层面保障了旗下基金业绩与风格的相对稳定。

这种能力前后贯穿10余年。我想起听过的一段往事:2016年陈晓翔要离开汇添富时,带着接任的劳杰男一家家客户去跑,向客户解释、确信劳杰男的能力,能够一样照顾好这只基金。而那时劳老师还是资历尚浅的基金经理。后来,劳老师也终于不负重望,继续了这只明星基金的辉煌。

我想,这是一种强大的企业文化下催生的信任的力量。基金经理对公司的信任与责任感、对同事的信任,加强了同事间的彼此信任和信心,也带给了持有人对公司、基金的信任托付。

所以最后,说到长期主义,现在你能想到什么呢?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如果信仰和价值观能够凝结成一种机制的保障,那是一份最珍贵的陪伴,最长情的告白……

文章原载于:猫头鹰研究院作者:燕妮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