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芸(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和支撑作用,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指导广东金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描绘广东省建设金融强省的宏伟蓝图,提出广东将建设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现代金融体系。
要实现《规划》提出的宏伟目标,必须突破广东区域金融发展的瓶颈。当前,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比例约为1:9,不均衡程度大于经济发展差距程度。为此,《规划》明确带动全省金融优化发展,构建梯度协调、错位发展的金融空间布局;同时还提出,强化金融发展统筹,加快建设特色金融功能区、金融发展极,探索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优化全省金融空间布局。可见,《规划》对于通过发展特色金融,促进区域金融平衡发展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总体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三大要点值得关注。
首先,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短板,实现金融优化发展的战略设计,是奠定全省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前提条件。区域金融需要统筹发展,通过加快区域特色金融的发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具体而言,应通过完善珠三角地区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金融帮扶机制,加强金融机构合作,丰富金融业务联动模式,优化区域金融发展布局。例如,可考虑集聚粤东产业投资基金、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创新粤西农村金融改革,在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韶关、梅州、河源、云浮、清远推广林业碳汇等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以及设立全民营资本的梅州客商银行。此外,还应发挥广州、深圳“双城联动”作用,强化金融集聚辐射,带动珠三角地区配套建设特色功能区以及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优化金融生态、开展普惠金融试点,缩小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差距,实现全省金融协调发展。
其次,要实施“金融倍增工程”,凸显区域特色金融,优化全省区域特色金融的空间布局。一是要打造特色金融品牌,并使其成为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促进金融机构与区域优势产业的深度结合,同时通过开展区域基础研究,建立突出区域特点的产品研发和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的行业专业化能力。二是要完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政策支持体系和金融对口帮扶机制,引导珠三角地区金融资源回流反哺;要引导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增设分支机构以及设立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后台基地。《规划》还提出,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各地市争取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大力推广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水平,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发展农业特色保险,助力乡村振兴。这也进一步要求支持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等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优化金融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绿色资本”优势加快发展,推动地市实现资本市场的融资。
第三,统筹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强区域特色金融改革与创新,推动地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试点。下一阶段,广东应通过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创新,深入探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跨境金融、海洋金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创新发展。尤其应注重打造一批有特色、小而精的先行示范项目,进一步缩小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地区的存贷款差距,进一步提升金融业重要支柱的地位,保持全省的金融实力和发展质量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增强广东在全球的金融影响力。
《规划》明确的特色金融发展愿景,能够推进和实现全省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平衡、稳定的区域金融发展格局,体现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接下来,各相关部门有必要通过《规划》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实现金融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推动形成区域金融错位发展,促使广东省的金融改革迈向更深层次、金融开放迈向更高水平,形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区域金融改革格局,实现广东金融的“又大又强”。
(编辑:洪晓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