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谢斯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曾被比作“内地李嘉诚”的资本巨鳄卢志强走到了一个无比艰难的时刻。
近日,泛海集团在官网公告,历经约5个月的筹划、沟通及谈判,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集团)最终以13亿美元的企业价值向美国黑石集团出售旗下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
单独来看,这将是一笔不错的买卖。此次出售业务的负责人、IDG现任总裁的刘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这次出售中,泛海集团实现了非常好的收益和投资回报,初步测算,泛海集团持有IDG这4年时间来,投资年复合收益率约为20%。
他所言不假。中国裁判文书网资料显示,2016年8月,泛海集团联合IDG资本以13.36亿美元代价完成对IDG的全面收购,其中对于IDG媒体和数据业务,泛海集团收购占比90%,出资5.85亿美元;对于IDG风投业务泛海集团收购占比约32.7%,出资2.25亿美元;合计出资8.1亿美元。一进一出之间,泛海集团获利近5亿美元。
但在这宗交易之外,卢志强跟他庞大的泛海系金融帝国却因流动性危机已岌岌可危。
去年6月,武汉金凰珠宝百亿假黄金质押事件爆发,多家信托公司被卷入其中。涉及泛海控股子公司民生信托的融资规模为40.74亿元。在多方压力下,民生信托先行向投资者垫资兑付。
这一大笔难以收回的垫资,成为泛海系整体流动性危机的那根导火索。2020年底,钱紧的民生信托旗下至信系列多个商业地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延期,并引发法律诉讼。据网易财经不完全统计,由民生信托作为原告的诉讼纠纷或发起的执行金额高达156.328亿元。
2021年1月,情况进一步恶化,泛海集团孙公司民生财富发行的尊系列产品金也开始出现逾期,据媒体报道,“尊系列”产品存续规模约170亿元~180亿元。
上市公司泛海控股的资金状况同样堪忧。截至2020年底,泛海控股负债合计1460.1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82.65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292.57亿元,而货币资金仅仅193.88亿元。
今年2月,泛海控股因未及时偿还中英益利13亿元借款被起诉至法院;4月,泛海控股旗下重要地产平台武汉中央商务区有限公司向山东高速借款20亿元因未清偿完毕,同样被起诉要求冻结相关资产。
5月24日晚间,泛海控股更是表示公司有境外债即将违约。在公司2019年5月份发行的一笔2.8亿美元债之中已兑付了1.46亿美元,但剩余的1.34亿美元债公司因现金流吃紧,无力在今年7月如期完成兑付。
在公告中,泛海控股表示,目前公司正在通过加快房地产项目销售、境内外资产优化等方式全力筹措偿债资金;同时,公司控股股东泛海集团拟出售部分海外资产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计划将在8月23日前完成剩余1.34亿美元债的兑付。
此次出售IDG,或许就是卢志强为了筹措偿债资金而不得已采取的又一次“瘦身”。
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宇认为,泛海系习惯利用各种杠杆撬动资产运营,但又缺乏严格的风控,投机习性颇重。这种方式在经济上升期能快速将企业做大,但巨大的风险也隐藏其中。
2014年,靠着地产开发起家的卢志强决定转型金融时,曾耗资数百亿元,扫荡式入主民生信托、民生证券、亚太财险等国内外金融公司,收购一系列金融牌照,迅速成为囊括几乎所有重要金融牌照的巨型民营金控集团。与此同时,卢志强还在海外大举收购和投资。
但随着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台,金融从严监管,加之公司存量地产项目去化不佳,紧日子来临。雪上加霜的是,泛海系并不严格的风控,让卢志强接连踩雷武汉金凰百亿假黄金案、新华联债券逾期、中建五局“萝卜章”、乐视、汇源果汁等事件。
“从行业规律看,他转型的时点反而容易使他成为接盘侠。一旦暴雷,卢志强势必就需要从其他业务上抽取资金填补。泛海系的流动性因此不断向下,最终压垮负债端,导致今日的危机。”
因无力偿债,连泛海集团持有的泛海控股2.94亿股股票都被拆分成了5个标的送上阿里法拍。拍卖公告显示,每个标的5880万股,评估价1.64亿元,起拍价1.31亿元,总评估价达8.2亿元,总起拍价为6.55亿元,将于6月14日正式进行公开拍卖。
泛海控股方面向时代财经表示,公司正通过加快境内外资产处置速度、加快住宅项目开发建设以加速资金回笼,确保重点资金需求,缓解公司流动性压力,提升财务稳健性。此外,公司正加速推进引进战投的工作,如有任何新的进展将会有进一步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