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挥数字经济优势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数字经济前沿论坛暨《中国数字经济前沿2021》发布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就业、信息安全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前沿问题展开谈论,以保障我国数字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着眼于工业革命以来技术与发展之间的演进历程和规律,从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新时代的“索洛悖论”,国际经贸摩擦等多个角度,阐释了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就业、国际竞争等多个方面带来的影响。蔡昉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更多关注数字经济的人文领域、人文维度,特别是如何确保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将被替代劳动者一起带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保障我国数字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社科院数技经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对《中国数字经济前沿2021》主报告《数字经济测度理论方法与“十四五”规模估算预测》进行了汇报。根据数字经济前沿课题组的测算,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过19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18.8%。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整体的年均名义增速为11.3%;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将达到326724.0亿元(名义),其中数字产业化增加值为155185.7亿元,产业数字化增加值为171538.3亿元。蔡跃洲表示,数字经济形态有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效率提升、效用提升、消费者剩余增加等,无法在传统的增加值核算中体现,要全面刻画数字经济发展状况,需要尝试新的测度衡量方式,特别应注意将基于网络复杂度而衍生出的效用、使用价值等提升以适当方式进行刻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高文书表示,数字经济部门人力资本呈现出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高,平均年龄和工作年限低的“两高两低特征”,数字经济对教育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有更高的需求,对经验型人力资本需求“中性”。当前中国教育型人力资本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技能匹配程度较差。为适应数字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建议继续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加强数字经济相关的技能培训,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培育更多数字产业人才。工信部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李艺铭称,消费性数字经济,主流应用场景还是体现在衣食住行玩等五个方面。在未来的消费数字化过程中,要抓住核心应用场景,结合区域特点,制定区域化发展策略,并营造出良好的数字消费环境。北京芯盾时代科技有限公司CEO郭晓鹏指出,当前因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造成的数字经济损失占比达到5%左右,且呈现随时间上升趋势。为保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技术手段,保障数字经济的风险控制及风险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