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陕西山阳、山东莱阳发现的最早约8000万年前的碎蛋壳化石,究竟是谁下的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员团队最新研究认为,它们与广东南雄盆地恐龙蛋属种——坪岭叠层蛋差异较小、与北美慈母龙蛋蛋壳相似,推测其母体恐龙可能属于鸭嘴龙科恐龙。
这一古生物化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成果论文,近日由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在线发表。该研究还对恐龙蛋的圆形蛋科化石分类进行深入分析,对中外其他圆形蛋科成员的分类位置进行修订,也为这类恐龙蛋产蛋母体的讨论提供新的证据。
与恐龙蛋坪岭叠层蛋差异较小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王强和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朱旭峰,20日在北京就最新研究成果接受记者专访。
朱旭峰介绍说,近年来研究团队在陕西山阳盆地和山东莱阳盆地采集了大量恐龙蛋蛋壳碎片,化石年代距今约8000万-6600万年。
他们在研究各盆地恐龙蛋多样性时,发现一些可与广东南雄盆地恐龙蛋属种坪岭叠层蛋进行比较的材料。研究团队通过对陕鲁新发现恐龙蛋材料和坪岭叠层蛋原始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陕鲁恐龙蛋材料在蛋壳纹饰、蛋壳显微结构模式、壳单元形态、气孔形态等方面,与坪岭叠层蛋的原始材料相比差异较小,这些差异不足以建立新的蛋种,因此将陕鲁这两处地点的恐龙蛋新材料归入坪岭叠层蛋。该蛋种迄今在中国发现的化石材料极少,且缺乏完整的蛋体,目前还无法被归入已知的蛋科。
与北美慈母龙蛋蛋壳结构十分相似
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对比研究还发现,陕鲁两处最新发现的这一类型的恐龙蛋,不仅与坪岭叠层蛋差异较小,与北美发现的鸭嘴龙科恐龙慈母龙蛋的蛋壳也具有非常相似的显微结构特征,可能与鸭嘴龙科恐龙成员相联系。
朱旭峰称,长期以来,慈母龙蛋被作为圆形蛋科的成员,此次对中国发现的坪岭叠层蛋的深入研究表明,这类蛋壳与圆形蛋科的差异较大,并不适合归入圆形蛋科。因此,最新研究将中外发现的部分圆形蛋科成员的分类位置进行了修订,同时也为这类恐龙蛋产蛋母体的讨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重新修订恐龙蛋叠层蛋属及分类
作为本次研究最重要的一项成果,中科院研究团队完成恐龙蛋叠层蛋属特征修订,并对原来相关恐龙蛋化石的分类进行修订。
此前,坪岭叠层蛋曾被归入恐龙蛋类的大圆蛋科。研究团队分析认为,坪岭叠层蛋与大圆蛋科在外表纹饰、壳单元融合程度上具有较大差异,将坪岭叠层蛋置于大圆蛋科并不合适。
针对中外已研究记述一些与坪岭叠层蛋具有相似的外表面纹饰和蛋壳显微结构的恐龙蛋类型,包括北美上白垩统中著名的慈母龙蛋,这些恐龙蛋常被归入圆形蛋科。
研究团队通过对亚洲、北美和欧洲这些“圆形蛋”的描述和显微照片对比发现,这些“圆形蛋”与莱阳发现的将军顶圆形蛋差异均较大,难以将其归入圆形蛋科。
研究团队具体建议说,将发现于蒙古高原戈壁沙漠的慈母龙圆形蛋、陕西山阳的细层状副圆形蛋和哈萨克斯坦斋桑盆地部分未命名的圆形蛋蛋壳归入坪岭叠层蛋;将发现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的阿尔伯塔圆形蛋和西班牙的欧罗巴圆形蛋修订为叠层蛋属成员;北美的慈母龙蛋也归入叠层蛋属的成员。
为研究恐龙蛋和恐龙关系奠定基础
王强指出,恐龙蛋类型及其与产蛋母体之间的关系确认非常困难,目前也只有少数几类恐龙蛋能够确认其母体恐龙,包括长形蛋类(窃蛋龙类)和棱柱形蛋类(伤齿龙类)等。由于坪岭叠层蛋与慈母龙蛋的关系较近,有理由相信它的母体恐龙可能属于鸭嘴龙科恐龙。
他表示,中科院古脊椎所此次研究不仅丰富了恐龙蛋种,阐明坪岭叠层蛋在国内国际的分布情况,更进一步修订了国外关于部分圆形蛋类恐龙蛋的分类位置。
通过这次研究还进一步明确,在建立恐龙蛋和恐龙之间联系的时候,更多将依据在恐龙蛋里寻找胚胎,或者是同层位中恐龙幼年个体和恐龙蛋之间紧密的联系,“为我们建立整个白垩纪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层位、不同时代恐龙之间相互关系提供很好的依据。”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