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央行官方微信发布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直指我国面临的人口严峻形势,直指应该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论文还表示,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21世纪经济报道)
“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虽然只是文末收篇的“一笔带过”“随口一说”,终究还是引发了轩然大波。涉事的所谓“央行工作论文”,说到底也只是个人观点而已,既不能代表央行立场,其本身的学术含金量也很是可疑。
央行工作人员所撰写的这篇“工作论文”,可谓是天马行空、无所不谈,属于典型的“广博有余深度不足”,大有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之感。其最大的缺陷,实则也是社科类学术写作的“通病”,也即多定性判断少定量研究,多主观表述少实证论证。严格说来,这很难称得上是严肃的“学术论文”,而还是更像金融系统内研究员、分析师所撰写的“研究报告”。这样一份并不权威的“论文”,其所抛出的“结论”,自然是不必太过介意的。
“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可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了。只是很可惜,此文并未给出足够的论据支撑,也毫无必要的说理推演过程。试问,东南亚国家文科生占比具体有多少?文科生太多导致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理是什么?再者说,社科类研究,仅仅拿局部地区的小样本说事,本身也是不科学、不具说服力的。根本性的逻辑漏洞,决定了该论文的相关观点就是空中楼阁,是难以服众的。
我们说,一国的教育结构,的确是会影响其产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价值文化的。一般而言,注重“理科”,意味着更强劲的科研力量,更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这在一定意义上也被视作是生产型、创新型大国的标配;与之相较,“文科”范围浓厚的社会,往往被理解为“第三产业”更发达,同时思想生活、政治生活也更多元和复杂……即便有这种种“刻板印象”,所谓“文科生太多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也纯属是想当然的无稽之谈。
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是,是产业结构在内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一国国民教育系统的构成,而绝不是相反。动辄甩锅和污名化“文科生”,本就是诡辩。尽管文科生惯于自黑自嘲,诸如“生而为文科生我很抱歉”“理科生拯救世界”的段子大肆流传。可玩笑归玩笑,以学术研究之名传播谬论、为群体偏见张目,这就影响很恶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