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笔者认为,数字中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其核心在于,要从契合数据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入手。
建设数字中国是战略上和战术上的双重考量。战略上,数字化建设目的在于为未来开辟一条新的赛道。经济学理论表明,国家的发展战略内生于自身的要素禀赋,过去多年我国从劳动力禀赋优势走向资本禀赋优势的路径证实了,发展战略与要素禀赋的协调一致能够让经济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回过头来看数字中国建设,如果用劳动力禀赋和资本禀赋来看数字化,不能否认,数字化建设要更偏重资本禀赋一些,但是数字化的不同点在于其更强调数据相关资源禀赋,而恰恰我国在数据内容和技术方面的积累是全球领先的,开辟数字中国发展赛道正契合了中国数据要素禀赋比较优势。
战术上,数字化建设涉及面广,对当前产业发展、动能转换意义重大。数字化首先要看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也就是数字科技发展和数字融合产业发展。当前,在某些技术方面,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建设数字中国能将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几项数字技术正是其中最关键的几个。数字融合产业发展,将通过数字赋能产业,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直接或是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
当然,建设数字中国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意义,同时对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也将产生深刻影响,这也是数字中国建设对于数字化的延伸。比如“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门提到了数字政府建设。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何正确的运用这种影响力,从而为社会、人民更好的服务,数字化将给出答案。当前,一些南方地区的数字政府建设已经小有成就,有城市建成数字城市指挥中心,不管是政府公务,还是居民日常,都能做到迅速的反应,这就是数字技术赋予的能力。
那么,数字中国建设将对哪些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呢?笔者的看法是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新的发展机会,因为数字经济属于典型的融合经济,每个行业都能够找到属于自身的数字化发展机会。比如传统的农业,种植农作物的有各种温度、湿度传感器,有负责播种、育苗、收割的机器人、无人机,看似是加入一些智能化设备,但背后则是数字经济的运行逻辑,通过数据的不断积累,加上算法的不断打磨,最终形成一套完备的数字化运转体系。又比如畜牧养殖类,当前国内头部自养企业建设的养殖房屋,即动物宿舍,甚至比人住的还要好,不仅仅是环境好,比如恒温、空气清新,同时技术先进,各种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充分保障这些“住客”的生活。工业、服务业也同样,并且工业、服务业的数字化改变其实更容易察觉,我们的电商、物流等都属于数字中国建设的一部分。
不过,数字中国建设并不是万事俱备的,在不少环节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首先是科技水平。当前来看,我国在基础技术方面距离国际领先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比如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和重大装备。科技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且极具不确定的事情,面对外部激励不足,同时成本约束严重的情况,国家政策支持非常的重要,未来要继续推进科技金融,通过引导的方式释放社会的创新活力,加速尖端科技的研发。
其次是数据资源分配低效,难以发挥禀赋全部的比较优势。各个系统、甚至是系统内部各个部门间数据壁垒大量存在,极大限制了数据的自由流动,同时缺乏数据交易市场,难以通过价格机制去配置数据资源。因此,要建立数据交易市场,加快数据确权工作,加速数据要素合理配置。
最后是传统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传统产业没有很强的转型意愿,因此下一步释放数字经济活力的一个主要发力点是从转型成本着手,帮助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学习,激发其内在转型动力,降低传统实体经济转型成本,打消其转型顾虑。
当然,除了这些问题,人才储备、法律法规也需受到充分关注。总的来讲,数字中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在方方面面做出改变,但核心在于,各个方面都需要从契合数据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入手。这也是当前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