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一直到2021年开年期间,两轮电动车遭遇了历史上第一次疯狂的成本阻击战。
形势
和同期相比,目前,两轮电动车生产所需的电机、轮胎、车架涨幅为20%+,塑料件涨幅为35%+,电缆线涨价25%+,由此,整车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20%以上。
另外,加上每年工资薪酬及营销费用、管理费用的、投资费用等的普涨,两轮电动车生产企业将面对一场重大的成本之战。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新增的成本可以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这也意味着,每台两轮电动车基本需要涨价200-300元左右。
问题
可是,由于两轮电动车却属于消费者价格敏感的商品。按此前消费平均水平来看,主要集中在1900-3000元波段中,而涨价以后,意味着,消费者要购买一台两轮电动车就跳跃到2100-3300元区间,此举,必然对经销商、普通消费者的利益构成双重冲突。
现实角度,消费者不会关心厂家的成本,而是看重自己所付的钱,是否获得具有可接受的性价比商品。
很明显,挑战消费者,并非两轮电动车生产厂家的本意。
两轮电动车生产厂家现在有三个路径选择:
其一、只能涨价,去挑战消费者。
其二、和上游供应商协同,尽可能锁定原材料、原配件,但也仅维持一个阶段,无法可持续。
其三、全面进入成本管控。
答案
这里要谈的是“全面进入成本管控”。一种方式是外向型“全面成本管控”,另一种是内向型“全面成本管控”。
所谓外向型“全面成本管控”,就是依靠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规模,对冲成本。
从现有的行业品牌占有率角度,目前只有雅迪、爱玛等少数几个品牌有能力执行这一战略,其他的品牌很难以其市场速度来跑赢成本增速。
所谓内向型“全面成本管控”,就是依靠财务与管理手段,进行“目标成本Target Cost ”管理。即,将成本水平控制作为工作的目标,目标成本的表现形式很多,如计划成本、标准成本或定额成本等,其要比实际成本更加合理和科学。
过去,在需大于供的时期,国内两轮电动车行业企业不断涌现,在繁荣市场的同时,内部也良莠不齐。总体而言,在市场可期时,也就是大部分公司获取市场利基时,基本很少去考虑成本管理的问题,因为——出货、销售速度完全抵消了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可是,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市场占有率无法出现较大提升情况之下,要维系竞争优势,在别人涨价的时候,自己控制批零价格是必需的,而关键是,能否守住以往的毛利水平?
在两轮电动车企业的财务中,营业性生产是主要成本。以爱玛招股书披露相关数据为例,该公司2019年1-9月,含主要为生产成本的营业成本,就占了总收入86%。可见,原材料的涨价,营业成本必然增加,而如果无法在销售上提价,意味着公司毛利、净利的下降。
福祸双兮。经过过去粗放式发展,两轮电动车行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将被迫进入科学管理阶段。
这种情形,很像过去的家电业。目前存活下来的家电企业,除了继续科技化发展之外,就内部而言,目标成本管理是常态,比如美的、海尔、格力。其中,特别是海尔的“人单合一”更是将目标成本管理发挥到极致。
我们建议,两轮电动车行业企业,除了市场占有率、科技竞争之外,必须在经营中,重视、提升目标成本管理水平,以抗御随时发生的成本问题,从而将公司引入到一个更高级的管理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