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整改压力不减 结构性存款“退潮”难

整体看,如果按照在今年年底之前压降至年初规模的三分之二的既定目标,中资银行四季度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的压力较前期更大。

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数据显示,9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8.98万亿元,相比8月末压缩了4450.81亿元,环比下降4.72%。这是最近连续5个月的压降结果,也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低于9万亿元。

自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监管部门接连下发多个有关结构性存款的政策文件。其中,去年10月18日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对结构性存款现行监管规定进行了系统梳理,以促进结构性存款业务规范发展,防止不规范的结构性存款无序增长,增强银行经营的合规性和稳健性等。

通知采取设置一年过渡期和“新老划断”的政策安排。如今,通知发布已满一周年,商业银行在结构性存款的限制发行、假结构等方面,仍存在整改压力。

从规模看,今年年初的流动性宽裕环境滋生了结构性存款的套利行为,结构性存款规模不断攀升,至4月末首次突破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今年6月份以来,监管部门再次对部分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明确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其中对部分结构性存款增速较快、规模较高的股份制银行,要求于今年年底前将规模压降至上年末的三分之二。

在严监管政策下,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自今年5月份开始逐月下降,至8月末首次低于10万亿元,降至94202.58亿元,完成了在9月30日之前将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至年初规模的目标。

中小银行是负债端压力较大的银行群体,也是此前借助结构性存款揽储的主力军。正因如此,从近5个月的压降结果看,中小银行成为此次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的主力。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较4月末下降了2.51万亿元,下降幅度约32%;相比之下,大型银行仅下降6500余亿元,下降幅度为15%。

而且,9月份国有大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较8月份有所反弹,单月增加了1176.67亿元。

整体看,如果按照在今年年底之前压降至年初规模的三分之二的既定目标,中资银行四季度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的压力较前期更大。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认为,若要完成监管压降目标,四季度需要压缩结构性存款2.58万亿元,每月需要压降8584亿元,而5月到9月这5个月,平均每个月只压降了6329亿元。其中,六大行与国开行仍需压降1.3万亿元,大行压降压力明显更大。

正是在结构性存款大力压降的背景下,银行机构的负债压力凸显,导致近几个月同业存单量价齐升。

华泰证券认为,短期来看,结构性存款价格敏感度较高,过快压降可能引发部分中小银行遇到流动性问题,这些银行的债券、同业资产包括债券定制化等将首当其冲,面临一定的被动抛售压力。中长期来看,结构性存款监管可能通过影响监管指标的方式对中小行信贷投放能力产生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出于套利目标而发债也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