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学会(SAGE)、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研讨会”上,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提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新冠疫情走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金融市场稳定性、数字经济发展、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地缘政治六大不确定性的严重挑战。
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增速无法恢复至5.4%
要关注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首当其冲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走势和对世界经济冲击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6月份的报告中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这是IMF成立以来全球经济从未经历过的深度衰退。
朱光耀判断,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要好于-4.9%,但是2021年可能无法达到IMF预测的5.4%,因为IMF预测的前提是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看来这个目标无法实现。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造成了严重的不确定性,对联合国实现2030年发展议程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这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世界经济的现实。
第二个方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不确定性。朱光耀认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是在二战后,在世界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常态下形成的。在疫情冲击之下,这种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了挑战。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几个变化,首先是安全性的考虑,在某种程度上过长的产业链在疫情冲击之下被暂时隔断,对各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需特别注意的是某种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主体的调整对配套中小企业的影响,因为很多零部件是由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的。其次是政策性的考虑,比如西方国家要求医药产品行业撤回国内,对医药行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无疑将产生影响。另外,区域经济合作在疫情冲击下产生了新的动力,因为区域内生产运输的便利、相对紧凑的生产链和供应链需求,提供了促进区域合作新的条件和动力。
第三个方面是金融市场稳定性的不确定性。新冠疫情暴发后,特别是今年3月,美联储降息至零利率。朱光耀表示,美联储几乎采用了所有政策手段来维持美国经济的稳定,到9月20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达到7.09万亿美元,是一年前同日的近2倍,我们必须要密切关注它的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不久前美联储宣布在2023年底之前不会改变利率政策,目前欧洲、日本央行已经是负利率,美联储此举实际上是在推动全球的负利率走势。中国保持稳健审慎的货币政策,保持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无疑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同时我们需要研究,如果人民币长期保持与国际货币之间存在2%左右的利差,对我们的融资成本、投资者信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要建立数字税收制度
要从整体角度研究数字货币
朱光耀提出的第四个方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数字经济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发展形态,数据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中国有着全球最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所提供的巨大物流,有着全球覆盖最广泛的通信基站基础设施所产生的巨大信息流,有着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电子支付系统所产生的巨大数据流。物流、信息流、数据流是最宝贵的数字经济要素,因此中国在数字经济硬件方面已经有了很长足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拥有数字经济比较优势,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数字经济宏观政策框架的建立。
首先要关注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的保护,要坚定地推进国内数字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其次要关注数字税收的制定,需要建立数字税收制度,不仅是在国际数字税收方面,也体现在国内数字税收方面,这就需要改革、需要下大功夫。在G20机制的推进下,经合组织(OECD)负责制定有关数字经济税收的政策,但是很遗憾,由于美国和欧盟关于在欧盟地区对国际高科技企业征收数字税的谈判无果,导致了国际税收合作的破裂。
第三要关注数字货币的发展。朱光耀表示,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准备发行数字货币,这种数字货币是M0形式,是现金的补充。未来任务仍很艰巨,要从最广阔的视角,从整体数字货币的高度,特别是要从法定货币的定位和货币的整体功能方面,对数字货币进行进一步全方位的研究。所谓“比特币”是虚拟货币,“天秤币”是稳定货币,但它不具备货币发行的国家性质。
第四要关注数字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也就是大的高科技公司的垄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世界的共识,需要建立规则。
除此之外,朱光耀还提出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认为,中国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用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战胜世界的不确定性,尽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提高营商环境质量,使中国经济发展造福于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