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
4月11日上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5bp至2.76%,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平为2.75%,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倒挂。
东方金诚对此解读称,中美利差出现倒挂,直接原因在于美债利率在政策加速收紧预期的催化下再次冲高,根本原因在于疫后中美两国经济复苏节奏与货币政策的分化。
4月以来,美债利率加速上行。尤其是美联储在上周四(4月7日)公布的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中,强化了未来一次或更多次加50个基点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本次会议纪要同时基本明确了市场更为关心的缩表路径,而这一路径与此前市场预期相比显然更为鹰派:即最早将在5月开启缩表,并将在3个月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将缩表规模增加至每月950亿美元的上限——而相比2017-19年上一轮缩表耗时15个月将缩减量提高至每月500亿美元,本轮缩表上限规模几乎翻倍,速度也显著快于上一轮。就连一直以来被视为宽松和低利率政策支持者的“大鸽派”、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都在上周的讲话中明确表示“美联储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以控制持续高企的通胀率”。布雷纳德表态转鹰,更加凸显了美联储在上半年收紧货币政策的急迫性。由此,会议纪要与主要美联储官员释放的鹰派收紧信号,叠加月初发布的3月非农就业数据保持强劲,令市场对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预期进一步升温,从而推升10年期美债利率不断突破高位:从最新的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隐含的加息预期来看,市场认为在5、6月议息会议上,至少一次会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已达到100%,两次加息合计至少100个基点的概率也提升至87.4%。
但实际上,我们也认为,疫情以来中美两国无论是经济修复节奏,还是通胀走势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两国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也就是所谓的“内松外紧”。这一背景下,中美利差不断收窄、甚至出现倒挂,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必然趋势。
后续走势来看,我们认为,本轮中美利差倒挂或为中短期现象,可持续性不强,下半年有望“回正”。
未来1-2个月内,美债方面,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缩表预期的继续消化可能仍存在一定“惯性”,叠加3、4月美国CPI数据仍将大概率保持高位,通胀预期可能继续推升长端美债利率;而中债方面,考虑到近期国内疫情大幅反弹、房地产仍处下行过程这一背景下,国内经济在短期内,尤其是二季度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宽信用的推进仍需宽货币“保驾护航”,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较大,中债利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因此,中美利差在未来1-2个月仍有进一步倒挂的可能性。但再往后看,美债方面,随着加息缩表靴子落地、经济下行压力显现,10年期美债利率或将于二季度末开始进入下行周期,而届时若国内疫情改善、稳增长政策发力,经济向好预期下,10年期中债利率仍有回升空间。因此,总体来看,未来1-2个月中美利差可能继续倒挂,但下半年有望“回正”。
中美利差倒挂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可控,人民币贬值压力有限,国内货币政策仍将有条件“以我为主”。
我们认为,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可控。近期债市、股市资金出现净流出,很大程度上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后,国际资本普遍流出新兴市场所致,不必从中美利差收窄角度过度解读。这意味着目前证券投资项下的跨境资金波动仍在正常、可控范围之内,无需政策面做出过度反应。展望未来,考虑到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金融市场会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人民币资产正在展现出一定避险属性,在经历短期波动后,未来海外证券投资持续流入仍是大方向。
汇率方面,中美利差收窄带来的贬值压力有限。数据显示,2015年“811汇改”以来,中美利差变化与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很低——相关系数仅为0.1,远低于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受到多重因素驱动,其中我国出口态势、中美关系等更具影响力。退一步而言,即使中美利差倒挂会对人民币兑美元汇价形成阶段性贬值压力,这一压力也相对有限;必要时,监管层有充分的政策工具进行调控,包括重启逆周期调节因子、强化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监管等措施。我们判断,今年只要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控制在5%左右,国内货币政策就有充分条件 “以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