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逆鳞是即时通讯而不是社交,因为即时通讯是天然垄断,最高频,且跨年龄段的,而社交不是。微信抓住了即时通讯这个入口,而中国恰好是一个14亿人口的超大单一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微信可以做得很深很透,始于最高频的即时通讯,将影响力扩展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赚到钱了。而社交只是即时通讯的副产品,有些人从来不发朋友圈也照样用微信,这不影响腾讯继续通过小程序、支付等种种方式赚这些人的钱
反观FB,其起家的Facebook,第二曲线Instagram都是典型的社交应用,后期收购的whatsapp和借助facebook孵化出来的messenger始终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前二者与后二者的联动性也不强(不用ins和fb,只用whatsapp和messenger的话,公司是真赚不到钱),所以fb的逆鳞是社交不是即时通讯。扎克伯格不是不想学微信,而是微信其实填补了国内基础设施的空白,而这些基础设施在国外已经做的不错(例如支付领域的visa/mastercard, 成熟的web端使得fb版的小程序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跨国的应用要广度就做不了深度,所以whatsapp,messenger真的只是用来call人的,messenger甚至会在聊天框之间加广告,真的在很努力赚钱了。而facebook和instagram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虽然很赚钱,但社交始终是分圈层和年龄的,facebook用户的老化问题一直存在,之前通过收购ins抓住了抛弃fb的年轻人,发展出了第二曲线,但现在tiktok正在吸引新一代的年轻人,这次fb还能收购吗?所以之前扎克伯格才会在国会听证会使劲黑tiktok,因为tiktok真的动了fb的逆鳞
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对应的正是fb到ins再到tiktok,参与互联网的门槛其实在降低。快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有些视频很“土”,但这就是中国沉默的大多数人喜欢的内容,而这些人以前是没有机会在互联网上表达意见的,国外的对应例子就是tiktok以野火燎原之势超越google登顶流量榜首。虽然社交不是短视频应用最开始的设想,但随着用户量的增长,出现应用内的社交关系是水到渠成的,其满足的是人们分享有趣事物的需求,不会动摇即时通讯的根基,但会引申出好友网络(fb,ins引以为傲的护城河),例如抖音的“朋友”栏,和ins story没什么区别。另一个点则是,微信已经取代了手机号成为call人首选,其好友体系只需要微信号而不需要手机号。但whatsapp想要加好友得先加手机号,所以fb系的好友网络是建立在通讯录之上的,是可以一键导入到非fb系的应用的!也就是说,年轻人从ins集体迁徙到tiktok,难度没有想象中的高!
短视频的成瘾性远远强于图片和文字,所以fb系一直在加码短视频,但用过的人都知道体验如何(每四条内容就有一条广告,比tiktok的ad load高多了),我的主观评价是远不如tiktok,所以我不太看好fb系在此领域的发展。但我也相信fb未来还会继续赚更多的钱,因为内容的载体也需要文字和图片,而不是短视频一家独大。但广告业务肯定会被tiktok切走一块,apple再切一块,增长预期要往下调整。至于oculus,中短期盈利的可能性不大,还需要继续观察,不排除是翻盘点
最后讲点玄学: fb的企业文化我也不太喜欢,不尊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