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广州的姚阿婆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给已用了十年的滚筒洗衣机换了一个电机,花了600元。她去大商场看了一下新出的滚筒洗衣机的价钱,动辄5000元以上,这让她选择了先修一下旧洗衣机、继续用一段时间再算。
这是今年“十一”国庆假期家电市场遇冷的一个缩影。据奥维(AVC)数据罗盘,2021年第40周(9月27日至10月3日),中国国内线下渠道家电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1.94%,销量同比减少18.42%。从销售额、销量的对比看,家电销售均价同比大幅攀升。
在国家“房住不炒”的指导方针下,各地严控房价涨幅,但总体来看,房价仍然较高,加上限购政策,老百姓购房、换房并不容易。房地产是家电相关产业链的龙头,房地产不旺,家电消费需求也受到拖累。
去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已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但还有一些地区出现零星疫情,令各地疫情防控的神经继续紧绷。疫情令人员流动受到限制、市场活力削弱,老百姓整体的收入受到一定影响,购买力减弱。
加上今年以来,铜、钢、塑料等大宗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大幅上涨,使家电产品的终端零售价明显提升,也抑制了部分需求。据奥维数据罗盘,2021年第40周,在国内家电市场的线下渠道,冰箱、洗衣机、彩电的均价分别同比增加908元、579元和1437元。
“十一”国庆黄金周,如今含金量减退,还跟全年促销节点过于频密有关。曾几何时,就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现在,元春、三八、五一、520、618、818、中秋国庆,还有母亲节、父亲节等等,月月有节、周周促销,消费者都“疲”了。国庆后,不是还有“双十一”吗?
所以,如今单纯依靠噱头已经很难再打动消费者。像上文提到的姚阿婆,她既要产品功能升级,又要经济实惠。在此情况下,家电厂商要真正捕获消费者的芳心,不妨可以通过以下几条路径。
首先,梳理供应链,把不增值的环节去掉,让利给零售终端的消费者。大宗原材料涨价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者受疫情影响、购买力减弱也是客观现实,工厂要赚钱,消费者要买到实惠的产品,双方同时得到满足的解决之道,就是把两者之间不产生价值的环节废除。为什么格力电器各地销售公司被削权,也是这个道理,不能再坐收地区“总代”之利,未来渐渐走向“工厂--零售商--消费者”的新零售模式。
其次,用科技的力量,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提升效率、优化产品,使消费者受惠。像做家电制冷配件的康盛股份,主要产品是冰箱冷凝管,今年在铜价创近十年新高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快“以钢代铜”、“以铝代铜”的新材料技术革新,协助家电厂降低冰箱、空调等的制造成本。又如,海尔、美的通过工业互联网,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大规模定制,减少库存、加快周转,满足个性化需求。
此外,抓住细分市场需求,适度、合理开发,培育结构性的增长机会。据奥维数据罗盘,干衣机、集成灶、洗碗机今年十一促销季(第40周)在国内线下的销售额和销量都逆势增长。干衣机、洗碗机的热销受益于“懒人经济”和消费升级,集成灶可帮助消费者提高厨房空间的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洗碗机的销量同比增长6.48%,增速已放缓。笔者曾听到身边的亲戚朋友抱怨,洗碗机洗得不够干净。因此,这些消费升级类的家电,一方面价格要越来越亲民,另一方面仍需着力解决消费者痛点,市场才可健康、持续地发展壮大。
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餐饮的消费旺盛,但家电市场却很冷淡,不少家电厂商甚至不愿意谈及黄金周市场的情况,似乎习惯了消费平淡的局面。其实,当一扇门关闭的时候,另一扇门正在打开。一些家电零售商已经转型为“家居定制+全屋家电”的服务商,还有一些家电零售商拓展电动汽车或电动单车的销售业务。智能家居时代,家电、家装、家居行业正在融合,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也是商家、消费者共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