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570.SH,以下简称“恒生电子”)在官方微信中披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采用了创新型的“双城”模式——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注册登记。而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注册登记系统这两套核心系统“在技术上已做好了准备”。
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将落地上海
作为实现中国碳中和愿景及实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时间已初步明确。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月26-27日赴湖北省、上海市调研碳市场建设工作时要求,要确保全国碳市场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在提案中透露,由上海市牵头承担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过程中,计划于2021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交易。
日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走出关键一步。3月17日,据恒生电子透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采用了创新型的“双城”模式——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注册登记。
其中,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是承建方,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作为技术支持具体参与了交易系统的承建。
据公开资料,2017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彼时,国家明确上海市牵头承担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公开的资料则显示,2018年7月上海市政府明确上海联交所作为项目法人主体,上海环交所作为技术支撑机构,共同推进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2019年3月完成系统设计,2019年5月启动系统建设。2019年7月,恒生电子宣布中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项目,将与宝信软件和北京启明星辰等企业共同承建,2020年3月底完成系统建设。
另据《湖北日报》报道,围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筹建,位于武汉市中北路青鱼嘴的碳汇大厦正在加紧建设。未来,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大数据汇集等工作将在此进行。此外,历时3年筹备,落户湖北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正在为首批2225家履约企业办理开户手续。这些企业均为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而“中碳登”也成为落地湖北的首个具有金融功能的全国性功能平台。
而随着全国碳市场正式交易临近,作为实现全国碳交易市场集中统一交易的核心基础设施,恒生电子称“目前,两套核心系统在技术上已做好准备”。
据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处于平稳试运行。该系统满足竞价交易、协议转让、有偿竞买等主要交易模式,支持碳交易、CCER、用能权、排污权市场等多市场、多品种、多交易模式的灵活扩展。目前该项目实现了1063个功能点,建设完成交易管理、交易处理、结算管理、风险监管等子系统。
同时,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则经过15个开发版本的迭代更新,实现了碳资产的确权登记、分配、履约等业务管理功能。“注册登记系统一方面与排放报送系统对接,获取企业排放以及核查数据,为配额分配、履约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系统与交易系统及清算银行对接,提供碳资产的交易变更确权及资金的清结算服务。注册登记系统通过对汇总数据的统一分析与管理,协助主管部门对碳市场进行统一的监管。”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已覆盖20余行业
业界公认,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比行政手段,碳排放权交易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例如,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认为,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
对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我国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服务、协同推进、广泛参与、统一标准、公平公开”的原则,分阶段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李高透露,2011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11月,试点碳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100亿元人民币。
今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生态环境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立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组织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等。
目前,初步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为电力行业。2020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下称《实施方案》),2225家发电企业被列入重点排放单位。实施方案发布后,1月1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首个履约周期到2021年12月31日截止。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结合全国碳市场下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的需要,生态环境部已组织开展了相关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工作,涵盖发电、建材、有色、钢铁、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多个行业。
相关报道:
恒生电子:协助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注册登记系统
钢企掀起“碳中和”转型大潮:未来五年碳排放降幅剑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