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有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日子难过,是老一辈人的深刻记忆。1986年5月16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放眼华夏大地,贫困挥之不去,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责任扑面而来。没有人敢保证一定能完成任务,但身处在那个极其特殊的历史节点,所有的参与者只能咬牙前行。那是一个迷茫彷徨的时代,也是一个变化加速的时代。国内,正在经历改革开放的阵痛;国外,世界形势诡谲云涌,终于在1989年出现东欧剧变。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无路可退的大格局下,中国用了34年的时间,带领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贫困,占到了全世界同期脱贫人数的70%以上。这不仅证明了中国制度的可行性,更是通过如此大规模的“脱贫”计划,为全人类对抗饥饿和贫穷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困标准在提升,但减贫目标没有变。到2008年,中国贫困标准提升至每人每年1196元,比1978年翻了近11倍,贫困人口数量减至4007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2012年至2020年,中国实际执行的最低贫困标准,从每人每年收入2625元提升至4000元,即便如此,仍有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是一首壮丽的史诗,也是一场韧性十足的拉锯战。而科技和互联网,在这场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助农,走出一条新路澜沧县地处西南边陲,曾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20年春天,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带货在澜沧县云上村进行。这次直播的带货达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受疫情影响,传统销售渠道受限,当地土豆销售不畅,亟需在传统渠道之外寻找出路。在这场尝试性的直播中,朱有勇院士挽着裤腿与村民一起挖土豆,现场炒了土豆丝,在一个小时的直播中,当天挖出的25吨土豆销售一空。而张加成是甘肃省礼县的一位农民,去年国庆期间礼县苹果迎来丰收,59岁的他和儿子、女儿齐上阵做主播,推介自家种的苹果。张加成表示,一个长假把今年果园的十分之一的果子都卖光了。“每天从早上五六点忙到晚上十二点,女儿、儿子、儿媳妇换着播。7天卖掉了5000多斤苹果!直播间粉丝也翻倍了。”这些情景,在全国各地上演着!山里的“土货”,摇身变成生态产品;土里刨食的农民变成“新农人”;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不仅如此,开网店、做人工智能训练师,用AI技术养羊、养蜂致富……互联网创造了乡村致富的新模式,带动了年轻人回到乡村,用新技术脱贫致富。科技兴农,互联网助农,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模式。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在农民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已超过30%,务工收入约占45%,家庭经营收入主要靠农产品销售,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在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1501个集体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对象,其中包括拼多多、阿里巴巴、美团这三家互联网企业。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互联网企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夏学平表示,在中国网络扶贫过程中,各大电商平台积极参与,将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为农产品打开线上销路,促进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品牌化建设,越来越多农民拿起手机为自家农产品直播带货。如今,无论你在哪里,轻点鼠标,秭归的橙子、澜沧的土豆、寻乌的百香果……几天后就能送到你的家门口。电商平台连接起了生产端与消费端,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好日子,也提升了农民致富的新希望。扶贫,各有各的招数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等原因,很多优质特产市场小、收益少。借助互联网,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得以对接大市场、卖出好价钱。受到表彰的互联网企业,在脱贫攻坚战中,都有自己的特色。拼多多:以“农地云拼”带动农产品上行可以说,电商扶贫,是拼多多最早推动的,也是最早实践的。据拼多多数据,2019年拼多多平台年成交额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其中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2020年,拼多多农(副)产品成交额超过2700亿元,同比上涨超100%。拼多多的“农地云拼”体系,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突破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直连全国大市场。依托这一体系,拼多多平台单品订单量10万+的爆款农产品超过了1500个,推动了边远地区的产业发展。此外,拼多多还于2018年创立“多多大学”,建立了线上线下两条专业性“扶贫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培训通道。比如前文提到的朱有勇院士,在澜沧开设的电商培训班中,一部分讲师就来自于多多大学,他们通过展示拼多多平台上成功的农产品卖家,教授学员们如何开店、如何冷启动,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学员找准产品定位、建立品牌。阿里巴巴:布局“最先一公里”2019年,阿里平台农产品成交额高达2000亿元,近三年总成交额超过5400亿元,2020年天猫双11,阿里平台累计助销1406个县域的41万款农产品,成交额达120亿元。阿里布局最先一公里,在广西、云南、山东、四川、陕西等地建设5大数字化集运加工中心(产地仓)。产地仓的作用不仅是仓储,以建在陕西的西安仓为例,西安仓集农产品贮存、保鲜、分选、包装、发货、揽收为一体。在西安仓,农产品分选、封箱、贴单等环节都已经实现自动化。除了产地仓,阿里巴巴还在多个省会城市建了20个销地仓。“产地仓+销地仓” 的模式形成了数字化农产品流通网络,一年可将100万吨生鲜农产品运往全国餐桌。此外,阿里对脱贫的贡献还体现在淘宝村的数量上,据阿里研究院《2020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6月,中国涌现了5425个淘宝村,1756个淘宝镇,活跃网店296万个,带动828万个就业机会。2020年,淘宝村年交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美团:以生活服务业带动就业美团的扶贫不同于电商,外卖小哥的黄色身影遍布大街小巷,给居民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外卖小哥们增加了一份收入。据美团数据,2013年至2020年8月底,累计有931.3万骑手通过平台实现就业增收,其中有54.5万名国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据统计,约六成在职贫困美团骑手的月收入在3000-8000元之间,显著高于全国居民2020年人均可支配月收入2682元。在全国832个原贫困县中,已有超过98.4%的县接入美团,线上活跃商户达48万。2020年全年,全国原贫困县商户在美团产生了约7亿笔订单、交易金额达到348亿,覆盖餐饮、景区、酒店、民宿和农家乐等多个品类。美团旅行也增加了原贫困县的旅游收入。今年春节假期,脱贫县商家在美团的酒店旅游订单达102万笔,较2019年春节增长46%。从扶贫到乡村振兴要想富,先修路。在现实世界中,中国各等级道路早已会结成网,向“毛细血管”深处延伸,试图消灭每一个盲点。在网络世界中,“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人们摆脱贫困的“致富路”。道路方面,中国成了世界公路里程第一,世界高铁里程第一。截至2019年底,中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了400万公里,可以绕赤道100圈。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已经实现了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网络方面,中国用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国性的终端建设。光缆线路世界第一,移动通信基站世界第一。同时,中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的比例双双超过98%。国家在农村建成了13万个光纤网络,3.7万个4G基站。“两张网”的建设,让电商覆盖到农村成为可能,让农产品运进“五环里”成为可能。截至2019年底,中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5%,超过55万个建制村的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收到邮件包裹。他们还可以面向全国销售他们的农产品。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仅832个贫困县的收投快递总量,就达到了39亿件。《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县域电商零售额为30961.6亿元,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29.12%,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2693.1亿元。而832个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达1076.1亿元,同比增长31.2%。一切过往,皆是序章!2021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缓缓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出。这意味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收官不是终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已经起航。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历史进程中的微末之举,可实际上,与1986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牌一样,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开启。因为扶贫减贫只是阶段性目标,只是农村振兴的起点。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召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引发了代表委员们与网民热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互联网企业可以为乡村振兴做什么?从电商扶贫到产业扶贫,“互联网+”扶贫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劲助力,“互联网+”正以其催生的一系列新经济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动力。互联网企业能做的事很多,可以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培育人才、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让乡村更加宜居等等。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一些新的需求和目标会被陆续挖掘出来,擅长先行先试的互联网企业,在农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