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不行还搞内斗 专业性保险公司“徒有虚名”?

近期,银保监会发出的新年首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将拥有专业性保险牌照的机构推上了风口浪尖。四大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之一的安心财险,因偿付能力充足率为负而被勒令停止接受车险新业务、高管降薪不低于20%。

这份监管函,也折射出专业性险企近年来的处境。业绩堪忧的同时,部分专业性险企公司治理混乱,甚至内斗风波不断。

专业性险企为何没发展起来?下一步如何走出泥潭、转型求变?上海证券报近日集中采访了多位业内外人士,给专业性险企把脉、开方。

经营不佳专业性险企怎么了?

互联网保险公司牌照最大的价值在于,不用设立分支机构,便可在全国开展业务。基于此,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发展速度本应快于传统险企数倍,省去分支机构设立及管理成本后,盈利期也应大大缩短。然而,安心财险、易安财险却屡现亏损,至今未探索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据统计,成立5年来,安心财险累计亏损近10亿元。一位安心财险前员工表示,公司这些年的发展可以概括为“高速扩张,大额亏损”。从车险到信用保证险,再到如今的健康险,短短5年光景,公司主力险种前后切换了三个赛道。除了车险外,另外两大险种长期出现承保亏损,信用保证险一度因踩雷导致公司亏损幅度扩大。

根据安心财险上报的公司2020年10月偿付能力临时报告,其截至2020年10月末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5.7%,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为此,银保监会依据保险法第一百三十八条,对安心财险采取以下监管措施:责令公司增加资本金;责令公司自接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之日起停止接受车险新业务;责令公司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的薪酬(税前)应在2020年度实际支付薪酬金额(税前)的基础上进行下浮,下浮幅度不得低于20%,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下浮幅度应高于平均值。

与安心保险大步扩张导致大幅亏损所不同,易安财险成立伊始,本着承保质量优先的方针,很快实现了盈利。然而,经不起其他互联网保险公司跑马圈地冲规模的刺激,易安财险最后也涉足经营了风险较高的信用保证险业务,带来了上亿元的承保亏损。去年7月,因触发接管条件,易安财险被银保监会依法接管。

内忧外患专业牌照“不香了”?

这些出现经营不善的专业性险企,一个共同特点是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压力。内忧主要在于经营层、股东层之间的矛盾,内斗不断;外患则在于市场竞争压力倒逼公司战略不稳定、反复摇摆。

安心财险和易安财险均曾陷入内斗漩涡。由于经营理念分歧等原因,易安财险公开上演内斗大戏,从发邮件给媒体举报,到撬保险柜、抢公章,导致易安财险时任董事长、总经理双双出局。安心财险亦不例外,记者获悉,成立以来,该公司高管团队经历过多轮换人,创始董事长、总经理均已离任,创始团队近乎全员出走。目前安心财险的高管团队中,仅有总精算师、一位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有过保险从业经验,其他高管基本未涉足过保险领域。

一位保险业高管对此提出质疑:“安心财险现有股东多为实业背景,并不具备经营保险公司的能力。公司这几年的经营情况也印证了这点。比如,持续变换赛道,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经营模式,经营持续亏损。”在此困局下,现有股东失去了长期经营公司的意愿,有意出让经营权。

业内人士表示,在保险科技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保险公司之间不仅要相互竞争,还要与传统险企一较高下。缺乏股东背景加持和品牌优势的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谈判筹码,只能一步步让渡佣金比例,沦为流量平台的出单工具。非但没有实现互联网的“高效”属性,反而被迫抬升渠道成本,增加了经营压力。

引入优质股东构建“专业”优势

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给出的建议是,结合牌照优势,互联网保险公司应在保险科技上构建真正的“专业”优势。而科技应用则意味着长期、持续地投入,因此互联网保险公司首先需要找到愿意长期深耕保险业的优质股东,坚定发展战略。

一位原互联网保险公司高管表示,不同于传统险企“总-分-支”的管理架构,基于专业互联网保险牌照的特性,互联网保险公司不用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可以构建扁平化的经营管理体系。“目前,国内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都是这么做的。但在扁平化体系下,各家公司的经营效率有差异,这主要在于管理团队对内部制度流程的梳理搭建,以及执行力度。”

“互联网保险公司另一个竞争点在于产品需求的高效对接。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业务高速增长,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也是各大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主要发力方向。相比传统险企的管理流程,互联网保险公司在产品需求对接上效率应更高,可以通过丰富产品线继续扩大这一优势,在一些市场涉足较少的新险种上发力,寻找保险市场中的长尾业务。”一位互联网保险从业人士给出了建议。

不过,这一切都得依靠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上述高管认为,传统险企也在不断利用保险科技实施赋能,互联网保险公司要想通过技术构建出专业优势,就必须比同业投入更大、战略更坚定。这就需要引入懂保险、愿意长期经营保险的优质股东,一方面它们能长期提供资金支持,并协助险企引入更多优质战投,强化股东赋能;另一方面它们可以为公司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逐渐建立起自身的专业优势,而不是盲目跟风同业、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