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抱团南下源于流动性溢出与市场情绪共振

本周连续三个交易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超过200亿港元,今年以来的13个交易日,南下资金净流入高达2055.81亿港元,而去年全年净买入的规模为6721亿港元,可以说内地资金蜂拥而入。

一直以来,A股和H股之间存在明显的溢价,对于某些科技企业中概股以及A股中的龙头股,投资者都给予很高的估值,但H股中的红筹股、蓝筹股估值长期偏低。央行曾在去年的一份工作论文中认为,市场分割通过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多类因素影响了投资者的估值,进而影响了AH和A-ADR溢价。这些因素包括宏观层面的预期汇率变动和市场开放程度,中观层面的市场情绪,以及微观层面的股息率、流动性不足、投机动机、信息不对称等。

但是今年突然发生资金大规模南下的现象,虽然看上去有各种理由,但实际上,主要是流动性泛滥以及核心资产模式组合而成的一种现象的蔓延。

2020年,为应对疫情,全球主要央行启动了史无前例的放水行动,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十数万亿负利率债券存在。2008年后美国已经患上低利率依赖症,试图政策退出的行动因对股市和债市构成了威胁而中止,鼓励了投资者抱团对大型科技公司疯狂追逐,而这几家龙头企业不断推高三大指数,形成了一种泛滥流动性拥抱核心资产的炒作模式。此外,2020年初至2021年1月,美股住宅开发商ETF绝对收益高达34%,超过同期标普500指数回报率16个百分点。这也体现了资金在大放水行动中流向核心资产的现象,导致核心资产价格不断上涨。

中国为应对疫情也采取了相关刺激的措施。随着机构投资者开始抱团投资以消费、科技、白酒等为主的少数龙头公司,不断推高其股价。另一方面,资金也涌入一线城市的核心学区房产进行投资。本质上就是在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寻求核心稀缺资产的行动造成了泡沫化现象。在过去,泡沫往往发生在所有资产高估的基础上,现在则是优质资产的泡沫化,这被认为具有价值投资的安全性。

随着中国开始限制房地产业的贷款规模,以及所谓白马股股价出现泡沫化迹象,尤其是有机构开始减持茅台股票,相对严重低估的H股则成为流动性所关注的价值洼地。一方面,国内流动性需要出口,以避免炒作影响市场运行,日前易方达某基金募集规模近2000亿元,配售比仅7%,说明流动性需要疏导。另一方面,这些南下资金依然是抱团投资部分核心资产,根据香港交易所披露的互联互通持股数量,内地资金主要集中流向了腾讯控股、中国移动、中芯国际、中海油、美团等几只股票。

因此,此次资金南下主要是流动性溢出与市场情绪的共振,而非具有确定性与趋势性的利好。潜在的短期利好因素,可能来自美国的政策选择。本周二,前美联储主席耶伦出席其担任美国财长的参议院提名听证会时表示,“世界已经变了”,美国经济复苏仍需政策支持,在当前阶段财政刺激必须要再“来一场大的”(act big)。这个表态意味着美国会继续大规模刺激经济。

这意味着有两大因素可能利好港股。首先,美国继续大规模刺激会为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美股会更加安全并可能继续上涨,美债收益率下跌,而港股与美股的联动性更高。其次,短期内美元指数可能会持续下跌,人民币兑美元可能会刚性升值,港币汇率则盯住了美元。

无论如何,这一切现象都以流动性为支撑,然后通过故事和情绪引领资金流动。与此前泡沫不同的是,这次是核心资产泡沫与其他资产的分裂,且目前的流动性环境可能会持久化,并在此过程中持续强化不平等。

港股市场作为中美之间金融关联的一个边缘节点,会受中美两国流动性的影响。目前资金抱团南下只是投机性溢出,与所谓定价权也无关,但是,市场的活跃有利于中国香港市场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