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严控乡村聚集性活动 钮文异:借此机会弥补乡村公卫短板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乡村公共卫生力量薄弱的情况,一直都是医疗改革中重点改进的环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乡村公共卫生仍有短板待补。此前一段时间,河北疫情集中暴发于乡村,引发社会关注,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钮文异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是一次考验,也是一个特殊的时机,应该加强公共卫生教育及相关的工作,在多个层面弥补乡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短板”。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钮文异。受访者供图

乡村公卫仍有短板

“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是历史形成的,和城乡建设的不平衡、经济水平的差距、民俗文化、科学素养等都有关系。”钮文异说,以前有一个赤脚医生体系,是我国三级卫生医疗保健网的网底,保障亿万农民的健康。后来,赤脚医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网底破了,乡村居民卫生健康问题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在国家层面,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先后采取了很多促进措施,如本世纪初的“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再如“健康中国战略”,我国先后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等,以此促进全民健康,其中,当然也包括乡村居民。

不过,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提升乡村公卫水平,并不容易,钮文异说,“整体水平和素养的提升,非一日之功。首先,乡村居民的健康素养需要提升,其次,乡村乃至乡村卫生工作者的水平,也需要提升。这其中既有软件的提升,也有硬件的提升。在硬件方面,要加强乡村公共卫生资源的供给,软件方面,则需要培育更多、更高水平的卫生工作者,否则,有了药品、仪器却不会用,也是无益的。”

如何提升乡村公卫水平?钮文异认为,“首先需要更多的具体政策,支撑乡村公卫的建设,政治是广义的医学,在过去,地方政府可能更重视经济效益,而对公共卫生这种公益性的事业重视不足,政策跟进、政策统帅,可以让地方政府、基层组织更重视公卫工作。其次是公共卫生资源的投入。其三,要加强地方政府中管理者的相关意识。其四,疫情防控要求全民动员,联防联控,这就要求为基层组织赋权赋能,使他们能做好防控工作”。

抓住时机加强健康教育

此次疫情在乡村暴发,乡村生活中的聚集活动,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钮文异认为,这其实和健康素养的不足有关。

“在健康素养中,健康礼仪是重要的一环,这个礼仪,有形式的礼仪,也有内涵礼仪。形式礼仪,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等,内涵礼仪,则是懂得这些形式背后的意义,在心中建立起健康意识、防范意识,可以理解预防工作的核心,”钮文异说,“乡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薄弱,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层面,也体现在知识和素养方面。要加强乡村公卫水平,也要加强相关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乡村公共卫生资源不断丰富,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达1.48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达1.56人,数量双双增长。“乡村公共卫生的力量在提升,城乡差距在缩小,这是大趋势。但在细微处,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差距仍然很大,”钮文异说,“尤其是健康素养的问题值得注意。确实有些地方缺少相应的公卫资源,比如在疫情下,缺少口罩、消杀药品、工具等。但也有的地方,有药品、工具,但疏于防范,还有些地方消杀过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污染,这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未来,继续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健康素养、公卫修养仍然是迫切的工作,在乡村,尤其如此”。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编辑张树婧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