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乌骓马,英姿飒爽风。寥廓莽原之上,万马奔腾之中,有一骑,正轻尘。
在公募基金疆场,无法不向执掌近1.3万亿元资产的她投注目光,一如无法忽视风驰雪原上的那一位策马扬鞭人。
她叫王海璐,现任工银瑞信党委书记、总经理,2019年1月开始执掌工银瑞信。在男性占据主导优势的公募基金界,女掌门虽不乏其人,但王海璐是别具特色的一位。
“过去管交易,现在管投资,本质上都是追求更高的胜率和盈亏比。”凭借在“宇宙行”十多年金融市场业务板块工作的经验,王海璐对投资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相比之下,投资的时间跨度更长,确定性更高。”
稳扎稳打,追求高质量发展
“爆款”是今年基金行业的热词,但工银瑞信似乎并不刻意追逐。
今年7月,市场行情火爆,公司一位绩优基金经理找到王海璐,建议放缓发行步伐。过去一年,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从几十亿元快速增长到200多亿元。她想稳一稳,在适应这个体量后,再发新产品。这位基金经理是销售渠道非常认可的金牛基金经理,管理的一只基金在中国证券报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三年期开放式股票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
“某大型股份银行定制了她的产品,如果发,在当时的市场热度下,大概率是个爆款。”王海璐说。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基金业绩做不好,可能只是短期冲量,后续发展会受影响。王海璐同意了这位基金经理的建议。“工银瑞信首先考虑的是投资者利益和客户体验,要的是中长期发展目标。”
基金业有个统计,在全市场中,三年前管理规模超百亿元且至今仍管理相当或者更大规模的股票型基金经理有6位,若将时间拉长至5年前,在全市场中仅有3位。
王海璐不无担忧:“短期冲的规模,一旦失去业绩支撑,突破策略合理边界,最终对客户不利,规模也不可持续,犹如溅了个水花,可能只留下一点点增量。”
在王海璐眼里,规模是个存量,如果用数学公式描述,就是在起始值上做减法,再做加法,然后形成排名。排名取决于消化多少“减项”和实现多少“增量”。如果把规模和排名当成主要目标,经营管理动作就会变形。
工银瑞信追求的是稳健、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从接手到现在,王海璐不断调整公募基金业务结构,加大体现主动管理能力的非货币基金规模发展,非货币基金和养老金管理规模双双实现翻倍。
数据显示,工银瑞信非货币基金规模达到2900多亿元,占公司公募规模的比例由22%提升至56%。考验基金公司中长期投资能力的养老金投资管理业务管理规模超过4900亿元,在管理总规模中的比例由20%提升至36%。股票型基金规模从2019年初的300亿元增至目前的1320亿元,非货基规模从去年1300亿元增至今年11月末的2900多亿元;权益基金业绩排名由此前处于同业前1/2分位提升至目前的全市场前10%。
通过培育新的增长点,工银瑞信近两年来消化了资管新规实行后对货币基金、专户、专项等业务带来的近4500亿元存量规模影响,实现保持管理总规模平稳基础上的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工银瑞信规模增长的正向循环正在形成。”王海璐说。
提高胜率,鼓励开放式讨论
对“客户是衣食父母”这句妇孺皆知的话,每家公司的理解和践行并不一样。“工银瑞信要坚守资管业务本源,把客户满意作为经营发展重要标尺。”王海璐认为,作为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最重要的是把投资业绩做好,选择性价比高的投资标的,努力做好组合管理,提升投资胜率。
王海璐提出投研管理总体思路,要求投研人员提高研究深度、宽度、广度和高度,并调整投资经理的考核指标,三年业绩排名在考核中占80%,短期业绩占20%。“对重仓3个点以上的股票,基金经理必须持续跟踪2年以上。”王海璐说,通过对优质公司的长期跟踪,准确把握公司战略和经营方向,做大概率正确的事情。
做实推票制度,是工银瑞信的一大法宝,被王海璐看作是推动投研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工银瑞信制订了一整套规则,内部形成买方、卖方关系,鼓励研究员对重点个股的研究、推荐和跟踪,根据推票的实盘贡献进行相应奖励。
推票制度的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工银瑞信权益投研7个投资能力中心的业绩,在今年都做到了行业前列。但是,客户的需求抬升非常快。为选出足够多的让客户放心的好标的,王海璐不断创新管理办法。
工银瑞信设有多个投资委员会,委员们来自不同专业和领域。有的对宏观形势有深刻见解、擅长大类资产配置;有的对风险收益的权衡有独到认识,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板块的再平衡,在实现较好收益的同时,有效控制净值回撤;有的擅长挖掘优质公司,充分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公司把他们组织在一起进行充分讨论。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形成一个声音,而是鼓励充分碰撞,相互挑战观点。”王海璐说。
以股票投资为例,工银瑞信持仓靠前的股票被一只一只地讨论,买的、卖的以及持观望态度的人员都坐在一起,各抒己见,思想碰撞。
王海璐用手指着会议室墙上的两幅画说:“做股票的,像这幅山水画,侧重写意;做债券的,像那幅工笔画,更注重精细。其实,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不同观点和角度,显然有助于基金经理拓展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科学的投资决策,提高投资胜率,最终导向为投资业绩。
放眼全球,专业能力是市场的通行证
视野决定格局。公司的眼光有多远,市场就能做多大。作为万亿元规模基金的掌舵人,王海璐一直站在高处眺望。
来工银瑞信前,王海璐在工商银行专注债券、外汇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业务。2016年,她亲身经历了世界银行在中国发售首只SDR“木兰债”发行和风险对冲的全过程。她曾赴巴塞尔向国际清算银行副行长介绍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开放政策,与全球多家重要人民币债券投资机构有过深入交流。丰富的实战经历和全球视野,让她对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认识更加深刻,做起业务更加自信。
“境外客户大多非常成熟,会全方位审视合作伙伴的专业能力。”王海璐说,工银瑞信股东(工商银行、瑞士信贷)在全球有良好的金融机构客户根基,为公司国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许多资管业务牌照,包括欧洲、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
在欧洲,工银瑞信发行了UCITS基金(欧盟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通过这只产品,公司得到了欧洲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资格认证,拿到市场“入场券”。同时,这只产品挂钩标普中国500指数,给了海外客户“一键买入中国”的投资选择。此外,工银瑞信积极参与跨境ETF通的创新工作。
王海璐表示,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加快对外开放,“海外资金引进来”和“境内资金走出去”的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国际化业务发展步伐将会加快。
专业能力既是海外市场敲门砖,也是国内市场试金石。
面对国内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王海璐颇为坦然:“我的态度是开放、合作、共赢。”国内理财市场足够大,仅居民财富就达200多万亿元。机构投资管理需求在日益提升,养老金构成行业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海外资金也在不断加速进入。
不同投资者有不同的定位。王海璐认为:“关键要有好的产品、好的业绩来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目前,工银瑞信已与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十几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对基金公司而言,他们是新的客户群,在绩优公募基金产品供给和委托投资管理方面,彼此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王海璐自信地说。
厚植文化,“教会徒弟饿不死师傅”
基金业人才流失频频,如何留住人才,是每个基金公司都要面对的问题。
工银瑞信2019年员工离职率是6%,2020年是4%,而基金行业一般在10%以上。对这一结果,王海璐基本满意:“说明大多数员工高度认同公司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和平台价值。”
在工银瑞信,平台价值不是虚的,而是实打实地体现在工作中。公司医药研究团队提出发一只QDII产品。“QDII很小众,目前渠道并不认可。”王海璐有些顾虑。但基金经理认为,沪港通的医药股太少,如果有了QDII通道,可以覆盖更多在香港上市的医药企业,增加公司全球视野,有利于投研对内地医药企业的理解。在了解情况后,王海璐当即支持医药团队发QDII产品,亲自部署渠道发行工作。
平台价值还体现在投资标的多样性上。工银瑞信实行全资产多策略,基本覆盖全球市场和标的。“公司有持仓,就会投入资源,关注市场,同时吸引人才留下来。”王海璐说。
工银瑞信有面文化墙,墙上“共创、共建、共享、协作、包容”十个字非常醒目,提醒着每天来来往往的员工。
公司研究成果充分发布,专业会议全部开放。每次会议都有纪要,不在线的同事可以看会议纪要。“只要你勤奋,愿意学,工银瑞信就能够提供充足的资源。”王海璐说。
基金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人员竞争非常激烈。“竞争是好事,但合作比竞争更好。”王海璐说,工银瑞信注重合作,内部构建了“传帮带”机制,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
在人才使用上,王海璐不搞整齐划一。每个人能力不同,担当的职责也不一样,比如,有的被调到权益部去做投资,有的则继续在研究部做研究,但在内部职级上给予提升。
对于基金管理,王海璐鼓励依托团队协作,以投研能力中心为单位开展,在考核激励机制上强调团队价值贡献,不会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现象。
同时,充分包容。“做投资,事前雾里看花,事后人人诸葛亮。”王海璐说,投资经理内心受到很多煎熬,领导在理解专业的基础上对业绩正常波动足够宽容,才能帮助投资经理轻装上阵。
平时,王海璐喜欢跟员工谈心。“作为党委书记,这是我本职工作之一。”她说,党建已成为工银瑞信发展的“红色引擎”,推动着人才队伍、家园文化的建设,引领保障投研、经营高质量发展。
时光不语,真正行稳致远的,往往是清醒的远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