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银行网点数字化转型

据有关信息显示,今年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762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即使把新增网点计算在内,银行网点的数量总体上也在不断下降。其中,六家国有大行网点退出较多,网点数量出现了净减少;而城商行网点退出多但新设立的也多,网点的数量出现了净增加。在网点总量下降的情况下,银行网点的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反映了银行业行业结构的调整。

银行网点总体上减少,除了银行业竞争加剧、少数网点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之外,更多地则是反映行业的共性特征和共同趋势,就是线上银行对线下银行的功能替代。在数字化浪潮下,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迅猛,传统银行纷纷开展线上金融服务,更多的业务从网点走向线上,这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传统银行网点不断收缩的根本原因。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领先全球,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金融科技生态,为银行向线上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硬件设施看,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投入较大,5G基站数量已经占到世界七成,手机普及率较高,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制度体系看,征信体系全面建立,对互联网金融整治和规范全面强化,对金融业监管审慎包容,为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看,有支付宝、微信、和包等大型支付平台,满足了无现金支付的条件。从银行来看,很多银行在科技领域加大研发力度,都有网上的业务接口,基于移动终端的网上银行软件不断完善,业务办理快捷方便。可以预计,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我国金融科技的生态将会不断优化升级。

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态为银行开展网上业务奠定了基础,大大降低了金融科技的成本,提高了金融科技的效率。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网点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的交易成本,一些企业和个人在网上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不需要到网点柜台办理,极大降低了客户的时间成本,网上业务模式迅速普及。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银行网点的支出成本,每增加一个网点就需要相应的场地租金、设备购置、人员工资以及水电等费用支出,这也意味着获得客户的成本是增加的。而金融科技投入存在边际成本递减的效应,对科技进行一次大投入后,每增加一个客户,几乎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根据业内测算,大城市网点需要吸收大约1亿元的存款,才能保持运行盈亏平衡,随着利差的收窄,网点要维持运行意味着需要不断扩大存贷款规模。

世界进入后疫情时代后,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与人类共存,“无接触”服务将会成为主流,进一步加快了银行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也极大地促进了金融科技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发展也在不断提高金融线上业务能力,比如智能风控、智能信贷审批、智能催收、智能客服等,不仅可以提升运营效率,也能提高风控能力。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协同高效,在多个单位之间打通数据壁垒、推动数据共享,支撑整个风控体系建设。

可以预计,银行网点收缩的态势还将持续,但是银行网点不会完全消失。一是由于网点的部分功能无法替代。金融科技很容易替代网点的交易功能,但是网点的销售功能很难全部被取代,特别是一些个性化金融服务,比如一些非标准化的、根据客户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需要专业人员面对面交流。二是部分群体对网点的需求客观存在。老年客户习惯接受实体网点服务,对于电子银行和金融科技的信任度比较低。高净值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多样化、定制化,面对面服务效率更高。

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2017年至2019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依次达到252万亿元、268万亿元、290.0万亿元,增速分别为8.7%、6.3%、8.1%,银行业发展依然保持了较高速度。在网点数量下降的情况下,资产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银行服务客户的效率在提升。今年面临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银行业依然保持了扩张态势,前三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充分表明,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我国银行业抗击风险能力更强,也更加具有韧性,银行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但是银行业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六大行的网点净减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银行的电子银行发展水平更高,金融科技的优势更加明显;城商行的实体网点在扩张反映出城商行发展较快,但同时主要依靠实体网点扩张,获客成本也较高。

要根据新形势下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加快推进实体网点转型,建设新型银行网点,更加直接地对接客户需求,向数字化、轻型化、智能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提供电子银行所无法提供的金融服务。实体网点应当为电子银行的有效延伸,与电子银行在业务上形成互补互联,构建综合金融服务大平台,从而提高银行业的整体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