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到北京的一个动作,是关于沿街店铺招牌的。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会同市商务局拟定了《北京市商业街区店铺招牌设置规范(试行)》,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依征求意见稿要求,今后,店铺招牌应当与商业街区的功能定位、历史文化和景观风貌相协调,可以由设置人自主设计,同一街区内的店铺招牌不宜采取统一样式、统一色彩、统一字体等同质化方式设置。
在我看来,这是有节点意义的一个动作。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一些城市的店铺招牌其实是屡遭吐槽的。就在今年早些时候,西安某条街道上的多家商铺,被统一地换上了黑底白字的招牌。这个举动当时就引发了商家的严重不满和网友的强烈吐槽。虽然当时有关部门也出面及时进行了解释,表示权衡多方面因素,觉得使用黑色对于西安这样的古城最为端庄大方,但民众心里还是表示难以接受。
事实上,店铺招牌看似无关大局,却关乎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问题,关乎城市的公众关系处理问题,实在是一件顶重要的事。
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中,浩浩荡荡的“统一店招”运动好像见怪不怪了。从旅游城市到普通城市,从南到北,各类商业街看起来越来越像、越来越看不出一个城市自身的特质和差异化亮点了。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公众关系处理上,打造差异化亮点是极为重要的,而从城市本身的角度来看,鼓励多元与开放,实则彰显了一种自由和包容的姿态。这不仅是城市的公关问题,更有深层的含义在里头。
一个城市的形象是传递给群众最直接的信息,不仅有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深究起来,其实更能通过这种表象窥探其与普通人相处的立场。
“千店一面”的背后,是“千城一面”的刻板、拘谨和压抑,也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亟待改变的重要一环。
平心而论,这些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很多好处,让更多人提升了生活水平,体验到便利的城市生活,也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带来的弊端也不少。类似“千城一面”的问题,正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副产品。
话说回来,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重要的是认识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能及时调整方向,有针对性地纠偏,这样才能享受好处的同时尽量降低弊端带来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辩证的视角很重要。
其实早在2017年,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就曾制定颁布了《北京市牌匾标识设置管理规范》,但在管理实践中,有部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商业经营者反映,规范对商业街区的牌匾标识设置管理尺度过严,不利于营造商业氛围,希望能够结合商业街区特点,有针对性提出商业街区内牌匾标识的设置要求。
北京市这次的举动就是针对这个反馈来的。往大了说,这是一个城市与时俱进的能力,往小处说,这是一种自我调整和修复的能力。对于北京而言,一直保持这种能力是很珍贵的,也需要继续保持下去。
北京如今做出这样的一个尝试,不仅彰显了多元开放的气度,也能恰如其分地印证这座城市走向一个新阶段的坚定和信心。
宏观层面来看,这几年,北京市一直在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许多工作都在围绕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进行。这四个中心的定位囊括了方方面面,是北京作为首都的责任,也是北京的契机和挑战。
怎么来体现一座城市对于更高远目标的探索和追求?核心在于价值观。
无论是一个人的价值观还是一座城的价值观,都是视野和格局的体现。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自由、开放、多元、包容应当是极致的赞美和认可,也应当是永恒的追求。一座城对于人的吸引,如果物质层面的动力来自经济,那么,精神层面的动力则来自这种能引发心灵共鸣的魅力。这才是城市形象的精髓。
微观层面来看,怎么样才算建设好一座城市?我认为,能得到最普通公众的认可和肯定,处理好与公众的关系。
普通公众对于城市日积月累的印象,更多来自街头巷尾的烟火日常。一座城市专门出一个鼓励“同一街区店铺招牌不宜同质化”的政策,也说明了政策制定者对于普通人日常的关注,这是一个小节,却也是一种关乎大局的小节。
一座城市的店铺招牌历经岁月的沉淀,是很能反应一种深层特质和普通人生活方式的。
香港的城市街景世界闻名,从《银翼杀手》到《攻壳机动队》,几乎所有赛博朋克电影中都有香港的影子;拉斯维加斯的霓虹招牌,则催生了波普艺术;日本街头繁华且充满市井气,形形色色的招牌,为无数摄影师和画手增添了灵感。
北京是一个特大城市,太多的群体、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细节,是这座城市的过去,也将是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动能。如何建设好这样一座超大城市?需要的不仅是宏观叙事的能力和波澜壮阔的声音,也需要秋毫之末的体察和细致入微的倾听。
这不是矛盾的两面,而是一个立体的不同侧面,只有兼而顾之才能走得更稳。
一个看似平常的政策,体现的是城市深层的温度和人文关怀。客观来看,这个举动将从多个维度提升北京的城市形象,让不同群体的人、不同制度的国家都看到这座城市对未来的信心和姿态。
另外,我注意到这个征求意见稿的几处细节。一个是要求店铺招牌应当与商业街区的功能定位、历史文化和景观风貌相协调,与建筑物外立面造型、风格和色彩相和谐,兼顾白天和夜间的视觉效果;一个是特别对文保建筑、老字号店铺的招牌如何设置给出了方向。
结合最近看到北京自贸试验区成立的消息,这两件事让我看到了一种新旧交替和生长的力量。
店铺招牌是城市环境的重要设施,也是城市形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针对不同城市街道的特点、风貌、文化去设计,兼顾白天黑夜的视觉效果,这是对城市现代化一面的探索,同时,特别对文保建筑、老字号店铺的招牌如何设置给出了方向,这是对城市古老一面保留的温情注视。
综而观之,这个政策不仅体现了对城市美学的追求,也多维度地展现了这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的不同层次和风貌。这是城市化进程中难能可贵的。
如今,成立自贸试验区的北京,更需要向外界传递一个开放北京的形象。从店铺招牌这小切口来看,一种更开放的、多元的精神正在蓬勃生长,对于“个性化”“创意”的鼓励,体现的是一个城市深层的活力,只有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持续存在,才能打破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种种困局,形成良性循环,日益彰显一种历久弥新的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