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与信息科技融合发展愈发密不可分。“无人银行”“智慧信贷”“区块链技术”等概念已不再是空中楼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金融新模式正一步步从理论走进现实。其中信贷类业务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尤为明显,线上贷款已逐渐成为小额零售类业务的主流,自助授信、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运用到线上贷款的各个环节。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开展,目前的审计制度、监管方法都已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的问题。贷款调查的主体由客户经理变为风险模型,授信审批由线下转入线上,这一系列变化给客户带来方便快捷的用信体验,同时也给线上贷款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要做好线上贷款的审计工作,首先要从线上贷款的业务特征着手,熟悉业务流程,重点审计风控、授信等核心环节;其次要能够区别于传统的线下贷款审计,紧抓数据入口,加强对数据安全、数据校验及系统运行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最后要转变审计模式,前移审计关口,从过去集中的、统一的专项审计向信息化、智能化的实时审计转变。
一是充分挖掘数据,审查风控模型。一款优秀的线上贷款产品必须有一个严格、缜密的风控模型。风控模型决定着贷款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生命线。而好的风控模型必须有充分的、多样的客户信息数据来支撑。拥有丰富的数据,银行可以构建清晰的客户画像,还原客户真实的还款能力。所以说海量的数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审计而言同样如此。通过对已有数据(包括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银行不仅可以了解该产品的风控规则,还可以对已授信客户中的异常数据进行逆程序分析,倒推风险模型中的规则漏洞。而这也是线上贷款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强化数据治理,审查系统安全。线上贷款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新型信贷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和系统,必须要有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系统支撑才能保证线上贷款的业务连续性。因此对线上贷款的审计工作要包含对数据和系统的审计。对数据的审计工作可以围绕信息的获取、存储、使用和调阅这四个环节展开,对访问控制、角色管理、权限设置等方面进行严密的审查。对系统的审计工作可以包括压力测试报告、灾备系统的运行情况、交易接口接入渠道及应急管理预案等方面,通过对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整体评估,进一步完善对信贷产品的整体审计评价。
三是前移审计关口,审查隐性风险。目前很多金融机构的线上贷款都采用授信2-3年,循环用信的方式,再加上资金掮客等社会因素的存在,很多还款能力不足的客户通过资金跳转等方式“掩盖”不良事实,在年复一年的转贷中形成一大批隐性不良事实,极大地影响了银行对信贷产品的审计与评价。而单纯的事后审计无法预防此类事情发生,强行整改只会让隐性不良事实提前爆发。因此需要银行将审计关口前移,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转变,充分发挥审计的预防功能。通过审计模型对贷款客户进行动态监测,对异常贷款资金去向进行实时预警,建立授信客户审计“灰名单”制度,共享审计问题库资源,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数据反馈至贷款风控模型,用问题和漏洞不断完善现有的风控规则。
线上贷款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互联网与信贷不断融合的产物,是未来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不断规范线上贷款管理,筑牢数据审计基石,不仅是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大势所趋。当然,线上贷款的审计内容远不止于此,还有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反欺诈、人脸识别技术标准的统一、不良资产的催收与责任认定、贷后管理流程规范等等,如何进一步完善对线上贷款的审计和监管,是一条需要银行不断摸索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