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年时间,香港首批虚拟银行已有半数入场。8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已有4家机构成功开业,并顺势推出了各自的揽客利器。从目前产品来看,多家开业机构均瞄准存款产品,将高息作为一大卖点。在分析人士看来,因缺乏实体网点,虚拟银行须通过线上渠道揽客,机构可借助产品的创新性、灵活性与优质体验迅速抢占市场,进而发掘和导入新客。但前期获客成本较高,若长期烧钱恐不具备可持续性。
半数虚拟银行面世
香港虚拟银行陆续开业中。8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京东数科方面获悉,由中银香港(港股02388)、京东数科和怡和集团合资成立的香港虚拟银行Livi Bank于8月12日正式开业,成为香港第四家开业的虚拟银行。
从吸引新用户方面来看,Livi Bank也可谓花了不少“心思”。据悉,Livi Bank开业期的产品主要包括电子支付功能,客户可以在全港数万间零售商户使用银联二维码进行购物,并通过其Shake Shake功能在支付后, 摇摇手机,获得随机奖赏,于下次购物时使用。
此外,Livi Bank也为客户提供远程开户、免费转账汇款和活期存款产品。livi Bank客户独享50万港元存款0.5%的年利率,开户成功后,不仅可得到100港元迎新奖励金,还有上限1000港元的推荐激励。
香港金融管理局于2019年上半年相继给8家虚拟银行发出牌照,目前,已有众安银行、天星银行、汇立银行、Livi Bank 4家正式开业,其他4家香港虚拟银行也在紧密布局,且已进入试营业阶段。
根据最新消息,目前,包括蚂蚁银行、MOX Bank、平安壹账通银行、富融银行均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下启动试营业。针对最新进展以及开业计划,北京商报记者向4家机构采访,其中,有机构回应称开业暂未有明确日期,目前正在积极收集客户意见,并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为未来正式开业做好准备。
高息存款揽客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多家开业机构均瞄准高利率存款产品,并结合各自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例如首家开业的众安银行主要推出零门槛的活期存款产品。以开业当天年利率为例,无论起存额多少,用户均可享受1厘(1%,因应市况调整利率)的活期高息,不过此利率仅适用于50万港元或以下的存款额,超出上限部分将按基本活期存款利率计算。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机构普遍青睐高息存款揽客,是虚拟银行采取的一种常规策略,后续开业的虚拟银行也会继续采用。一是因为虚拟银行缺乏实体网点,必须通过线上渠道揽客,而收益/费用是最能触动客户敏感神经的影响因素;二是虚拟银行的互联网股东们此前大多通过烧钱获客的手段打开市场后站稳脚跟,这种战略打法使它们尝到过甜头,因此同类风格会延续到它们旗下成立的新公司身上。
不过,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认为,利率3600倍差异主要是因为港元的利率基准太低,而虚拟银行股东方大多为内地资源,在香港吸储各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当前的利率倒挂(吸收储蓄利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带有互联网促销获客性质,并不会长久。
苏筱芮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机构能够借助产品的创新性、灵活性与优质体验迅速抢占市场,扩大品牌效应,进而发掘和导入新客。不过,需注意的是,前期获客成本较高,若长期烧钱,恐不具备可持续性;此外,部分产品创新是否存在底层风险尚待监管定调。例如有机构的存款凭借人数决定利率,类似于内地此前风靡一时的“拼团存款”“拼团理财”,而此类产品遭到监管调查。
产品线有待丰富
针对虚拟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介绍,引入虚拟银行是香港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的关键举措,可推动香港的金融科技和创新,并能为银行客户提供新体验。不过,有资深分析人士坦言,目前虚拟银行主打产品多集中于零售存款,产品线不够丰富,客户分层管理不够细致,距离此前部分虚拟银行设立的发展计划仍存在一定差距,后续还需等待观察。
“对于这些虚拟银行而言,如果仅仅是服务香港本地的一些客群,其实难度非常大。”陈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多家香港虚拟银行背后股东皆具强大的互联网基因,未来也是股东科技力量的比拼。在他看来,中国香港地区是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内地市场的天然门户,未来可以尝试理财、保险、黄金等互联网创新业务,对于内地金融机构辐射海外市场也有重要意义,但如果这个牌照后续无法做跨境,则意义并不突出。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虚拟银行类似内地的直销银行,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已经成熟的业务模式高度雷同,对于非持牌机构而言,首先是牌照价值,对于当地银行等持牌机构而言,则更多地可视作其金融科技探索的桥头堡。他进一步称,当前,香港金融市场已经较为成熟,且竞争十分激烈,但香港本地市场有限,因此多家机构入局,主要是基于香港市场,去拓展更广阔的东南亚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