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下称“央行《通知》”),从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持续优化银行内部政策安排、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着力完善融资服务和配套机制等方面,对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今年4月,银保监会也印发了《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银保监会《通知》”),围绕推动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总量有效增长,质量、效率、效益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对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明确系列政策要求。
政策暖风频频吹来,带来了可观的成效。在央行举行的第六场“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朱兆文表示,2020年至2021年4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对10.2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5.8万亿元。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8万亿元,同比增长32.5%,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627万户,同比增长28.9%。
从贷款金额看,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已经由2017年末的6.77万亿元实现了翻倍增涨。不过,从服务数量来看,相比全国9000多万户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金融业支持小微经营主体仍有差距。这也意味着,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仍有很大空间。
丰富场景解决方案组合出击 精准服务小微客群
受益于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扶持小微正在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主战场。如何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普惠金融带来的便捷服务?在微众信科看来,只有不断深入了解小微客群、开拓空白市场,以科技力量推动信贷服务下沉是解决小微贷款难题的可行之道。
银保监会《通知》指出,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要高于2020年,这就意味着2021年金融机构服务的“首贷户”要超过524万户,而且小微企业“首贷户”还被纳入大型银行的内部考核评价指标。央行《通知》也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创新特色信贷产品,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综合财务成本。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意在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下沉服务重心。
作为信用科技领域的代表企业,微众信科自成立以来便以“服务小微企业”为初心,通过多年行业深耕,探索出了丰富的小微金融场景解决方案——从有无抵押物上,创新落地了纯信用贷款的“银税贷”以及针对有资产抵押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的“税抵贷”;从场景切入上,有针对出口企业的“出口贷”、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企贷”;从贷款性质上,研发落地信用贷、设备贷(固定资产融资)、票链贷(流动资金贷款、供应链金融);从参与的金融机构上,微众信科多元场景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覆盖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租赁、担保、小贷等),充分赋能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在微众信科看来,只有不断丰富小微金融服务场景,帮助金融机构研究打造多样化的面向小微客群的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以及下沉到长尾端的小微金融产品,才能更好地助力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更好地匹配和满足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
构建全生命周期智能风控 持续赋能小微金融多元场景
目前,金融服务的线上化、场景化已成为银行及非银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重点。随着金融“场景化”的不断推进,匹配于各场景需要的金融服务所面临的风险有增无减,如何通过科技赋能,保障资金安全,防范风险,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普惠性成为金融机构不容回避的难题。
早在成立之初,微众信科就率先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能风控产品中,通过多年创新实践,已具备强大的数据治理和建模能力,能够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风控系统建设、风控模型建设、贷前精准获客、贷中审批决策及贷后风险监控等覆盖小微信贷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智能风控服务,助力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多元金融服务场景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据介绍,微众信科智能风控体系能够满足金融机构在风险决策与管理中对海量申贷客户筛选、欺诈客户拦截、信贷决策审批、信用额度决策、贷款利率决策、贷后风险持续跟踪、企业交易风险评估、设备融资风险评估和企业信用评级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关联行为识别、安全加密计算等产品和服务的推出解决特定问题;借助线上化数据监控、批量化贷后客户管理及智能化预警机制,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平衡风险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变被动风控为主动防御,除了在客户审批和贷后阶段闭环提升风控,还在设计阶段沙盘推演风控效果,寻找最佳平衡点。
据悉,微众信科智能风控服务体系作为传统风控有力的补充,已在金融机构数字化业务转型与创新、赋能小微金融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微众信科合作金融机构超过270家,合作客户已覆盖国有六大行、大型城商行及农商行、互联网银行、外资银行、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850万家,合作银行授信金额超过4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