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VIOT.US,以下简称“云米科技”)披露了2020年财报,取得净收入58.3亿元,毛利润10.83亿元。
对比来看,2018年~2020年,云米科技的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3.3%、81.5%和25.3%,增速放缓。2017年~2020年,云米科技的毛利率也出现“三连降”,分别为31.5%、28%、23.3%和18.6%。
一方面是净收入与毛利率“后劲不足”;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云米科技的投诉却在积累。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5月6日,消费者对“云米全屋互联网家电”的投诉量达391条。此外,有数位消费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云米冰箱品控不行”“再也不会购买云米的任何产品”。
从2014年创业至今,云米科技正在度过“七年之痒”,但净收入增速放缓、毛利率接连下滑和消费者投诉频发等问题,正横亘在创始人陈小平为其构建的高端之路上。
消费者投诉不断
云米科技以小米生态链企业著称。2015年,云米发布的首款产品即为小米净水器。时至今日,小米仍是云米科技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最重要的客户。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云米科技向小米销售产品的净收入分别为13.1亿元、21.1亿元和28.9亿元,占同期总净收入的51.2%、45.4%和49.6%。此外,云米科技的多款产品也通过小米的电商平台销售,其中小米有品是云米最重要的在线销售渠道之一。
从净水器切入后,2016年,云米科技发布云米品牌和全球第一台人工智能净水器V1,并于次年布局互联网厨房。2018年,云米科技完成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家庭物联网第一股”。
上市同年,云米科技发布全屋互联网家电品牌定位,完成品类布局。截至目前,云米科技拥有60余种智能互联网产品组合,覆盖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家庭场景。
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光环”加之互联网家电的定位,令云米科技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但数位购买了云米家电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产品的使用体验并不愉快,所谓的互联网功能也并没有被使用。
河南消费者谭先生是多年“米粉”,他看中云米冰箱的性价比高,且有互联网功能,于是便在小米有品购买了云米冰箱。“2019年装修时我买了云米冰箱,一直没有使用。直到2020年底,我住进新房后才发现这个冰箱的密封条密封不严。冰箱里面结霜,有一次甚至把冰箱门都冻住了,没办法打开。”
谭先生向云米客服反馈了问题,后者派维修人员上门售后。不过,维修人员上门查看后,却建议谭先生自行购买密封条更换。而谭先生自行换好密封条才过了5天,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
“我用尺子测量冰箱门到箱体的距离,才发现冰箱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距离箱体1厘米不到,但冰箱门中间部分距离箱体有2.2厘米,原来是冰箱门不直!”谭先生认为,冰箱门不直并非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问题,而是产品自身的缺陷。
“我看了其他品牌的冰箱,冰箱门都可以关严。我还专门问了云米客服,公司对冰箱门的门缝有没有出厂标准,他也回答不出。可能就没有标准,没有品控。”想要彻底解决冰箱结霜问题,谭先生还需花几百元购买新的冰箱门更换。他告诉记者,以后有机会就换掉冰箱,这次就当是“交学费”了。
一方面是谭先生对云米产品的品控提出质疑;另一方面,消费者孙先生也向记者讲述了他购买云米产品后不愉快的售后服务经历。
“云米A1浴霸,才用了四个月,坏了两次。每次遇到断电,都要拆掉浴霸灯,按后面的一个按钮才能使用。维修师傅说这款浴霸就是这样,难道每次断电都要我去拆浴霸灯吗?”孙先生原本被“手机控制家电”的功能所打动,但智能功能还未使用,浴霸就坏了两次。
据孙先生所述,云米方面同意更换浴霸的面板,不过他已经等待了一周的时间,还没有解决问题。“客服的回复和没说一样,再也不会购买云米的任何产品,体验极差。”孙先生向记者说道。
除了上述两位消费者的实际经历,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5月6日,消费者对“云米全屋互联网家电”的投诉量达391条。据记者梳理,消费者投诉主要关于产品质量、售后“踢皮球”、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毛利率“三连降”
在广州一家云米经销商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店内展出的一款云米冰箱并非云米公司生产,而是代工生产。
记者注意到,销售人员的说法在云米科技招股书中有所披露。招股书显示,云米科技依靠某些合同制造商来生产大部分产品。具体来看,云米科技从供应商处采购某些关键原材料和部件,并将这些材料送至合同制造商进行制造。云米科技从合同制造商处接收制成品。
在此前的采访中,云米科技曾书面回复记者称,“云米的代工并不是简单的贴牌生产,而是由云米主导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并对生产过程和成品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产品品质符合要求。”
不过,代工生产似乎并未增厚云米科技的利润空间。2017年~2020年,云米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31.5%、28%、23.3%、18.6%,呈现出“三连降”的趋势。2018年~2020年,云米科技的净收入也放缓了增速,分别增长193.3%、81.5%和25.3%。
在第四季度及2020年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结果中,陈小平总结道,“作为我们增长战略的一部分,我们持续推出更多高端新产品。我们具有更高利润率和更高平均售价的创新SKU是公司最近毛利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虽然毛利率“三连降”,但利润率更高、平均售价更高的创新品类仍被视为云米科技毛利率提升的驱动力。而陈小平还在上述财务结果中表示,“步入2021年,我们通过引入新的高端产品和优化产品线,继续执行质量增长运营战略。”
对此,家电行业观察家丁少将告诉记者,“云米毛利率的下滑,一方面和其不断扩张品类但无法成比例做大市场有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企业的运营效率在不断下降,仅依靠代工和线上销售无法支撑长远发展。”
在不久前召开的云米2021战略暨年度新品发布会上,云米科技发布了AI马桶、AI净水器、AI热水器、AI空调等多款AI战略新品。
但梳理云米科技近年来推出的产品与相关的费用投入,记者注意到,自称“跑在智能家居行业前端”的云米科技,实际上已连续三年研发费用不到销售和营销费用的一半。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云米科技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3.8亿元、5.3亿元和5.97亿元。同一时期,研发费用分别为1.24亿元、2.05亿元和2.66亿元。
与研发费用相对应的是,云米科技目前拥有60余种产品品类。从数据来看,云米科技的研发费用远少于销售和营销费用,这也留下一个疑问:云米科技的研发投入如何支撑其60余种产品品类?
“从研发投入规模来看,云米的体量还非常小,和头部家电企业相比,差距非常明显,如此小体量研发资金却要支撑60多个品类的开发创新,难度很大。”丁少将分析指出。
天眼查信息进一步显示,近年来,云米科技卷入了多条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和侵害外观设计权纠纷,前者有16条,后者有6条。而在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中,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浙江帅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曾将云米科技告上法庭。
综合云米科技的业绩及费用投入,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告诉记者,“云米科技是参考小米模式创立的一家企业,带有强烈的小米早期的痕迹——重营销轻研发。目前,小米正在从营销型公司向科技型公司转型,但云米却未能实现同样的转型,依旧停留在互联网营销型公司层面,研发投入不足是自然而然的。”
刘步尘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才能产生溢价,而营销并不能产生溢价,这也使营销型公司的毛利率普遍偏低。
丁少将也告诉记者,互联网企业不能只专注概念营销、低价营销,还是要打造真正的产品技术壁垒,在此基础上再谋求商业模式的创新。
针对消费者投诉、毛利率下滑等问题,记者也于近期致函云米科技,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