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2亿剂次。
对于群众反映第二剂次预约难的情况,国家卫健委强调,国家为各省份调配供应疫苗时,已充分考虑如期接种第二剂次的需求量。各地要做好精准调配,确保第二剂次接种在8周内完成,避免出现打了上针没有下针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各驻点工作组对此也会加强督导。
最新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如何?如何科学看待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疫苗的不良反应受哪些因素影响?对于上述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疾控中心在发布会上均作出权威回应。
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先接种
截至目前,我国疫苗接种已经超过2亿。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指出,当前新冠疫苗接种主要围绕两个重点开展:
一是重点地区,优先确保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口岸城市、边境地区、大中城市,以及既往发生过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地区推进接种工作。目前,相关地区通过积极统筹协调,细化接种安排,提高疫苗周转和接种效率,安全有序地组织好疫苗接种工作。
二是重点人群,包括冷链从业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等重点人群。同时,为做好相关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卫生健康、教育、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涉及本行业的接种工作都作出了明确部署,力争按期实现新冠疫苗“应接尽接”。目前,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疫苗接种工作开展,确诊诊断标准也进行了最新调整。4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与第八版诊疗方案相比,最新版在诊断章节出现表述上的变化。一是增加了诊断原则的表述,二是要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作为首要标准。
对此,崔钢回应,表述调整是因为随着大量接种工作的开展,仅仅通过抗体的诊断结果,很难区分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还是接种疫苗之后正常的免疫反应。所以,在诊断的部分对抗体检测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在疑似病例诊断部分,明确近期接种疫苗的,如果抗体是阳性的话,不作为参考指标。在确诊病例诊断里面,也提出抗体作为诊断标准只限于近期没有接种疫苗的情况。
群体免疫需确保高接种率
疫苗的有效性不是百分之百,就不值得打了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回应了上述问题。他指出,从其他疫苗的保护效果来看,过去用的疫苗大多数是在90%,也有80%和70%。让疫苗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保持它的高接种率。巩固高接种率,疾病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过去我们国家是乙肝的高流行国家,人群的表面携带率大概在10%左右。当时,5岁以下的儿童也是这样的水平。但是这些年来,我们通过母婴阻断的乙肝免疫策略,使得5岁以下儿童已经降到了0.4%以下,实际它的降低幅度达到了95%以上。这些其实都得益于我们接种疫苗高接种覆盖率这样的措施,使得这些疾病得到了控制。” 王华庆说。
为了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王华庆呼吁群众更积极地接种疫苗。他指出,预防疾病、阻断传播,其实接种疫苗是更好的措施。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始接种,目的是通过有序的接种,让人群的免疫屏障能够建立起来,来达到降低病毒传播强度,最终实现阻断流行、阻断传播的目的。“如果大家都认为我现在接种的疫苗不是百分之百,我不去接种,我们的免疫屏障可能就建立不起来,群体免疫也建立不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智利卫生部发表了一项科兴新冠疫苗保护效果真实世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预防保护率为67%、预防死亡率为80%。
在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看来,智利这一研究结果非常重要,这是目前最大而且数据最完整的,也是在全国免疫接种运动当中产生的研究数据。
“这个数据进一步说明,我们目前的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既能预防感染,更重要的是它能非常高效地预防住院、重症和死亡。目前感染人数还在连续八周的持续上升,疫情屡创新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个非常好的消息,也是个很大的鼓舞。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助一臂之力,尽快接种,建立起疫苗的群体免疫。”邵一鸣说。
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有关
近日,部分人群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疫苗的不良反应由哪些因素影响?王华庆指出,不良反应与疫苗特性,还有包括人的年龄因素、健康状态和既往过敏史等因素都有关系。“新冠疫苗在做临床试验过程中或者上市后的监测过程中发现,有些年轻人不良反应高一些,老年人就低一些,这跟体质有很大的关系。像有些时候出现了严重过敏,就不要急于再接种了,这跟前期接触到过敏源之后产生的过敏有很大关系。”而对于部分有免疫缺陷的人,出于风险考虑,原则上不接种减毒活疫苗,而用灭活疫苗来进行替代。
值得关注的是,发布会上,针对近日部分外媒“全球在大规模推广新冠疫苗接种,这样可能会导致新冠病毒的感染性更强、毒性更大”的说法,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也作出了回应。
邵一鸣指出,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根据。在他看来,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mRNA病毒,变异基础就是病毒持续复制。而作为新冠这种急性传染病,整个病程就几周,要想持续复制就必须从感染者循环、不断地传给易感者。换言之,不流行就没有机会复制,就传播不下去。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阻断流行,就要采取两大措施:一是公共卫生措施,二是使用疫苗。
“疫苗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病毒在不传播的时候就不能复制,不能复制就不会产生更多的变异株,这种情况下,疫苗是绝对起到正向的作用,不会促进更多的变异株的出现。即使没有疫苗,病毒感染人体之后,免疫系统会自己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压力,这种压力下,也会导致变异株的出现。但是,这个人如果事先打了疫苗,那么他就有个基础的免疫力,病毒再进来之后,就会大量地把病毒压制下去,能够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病毒的复制更少,变异的机会也更少。” 邵一鸣说。
(作者:刘美琳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