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深圳,记者邹晨辉)讯, 随着国投资本2020年年报披露,安信证券去年经营情况同步公布。
国投资本2020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收141.37亿元,同比增25%;实现归母净利润41.48亿元,同比增40%。其中,安信证券去年实现营收为123.92亿元,同比增27.71%;净利润为35.21亿元,同比增42.30%。
从安信证券主要业务版图来看,报告期内安信证券经纪业务实现营收43.64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35.21%,同比增速为45.70%;自营业务实现营收31.9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25.80%,同比增速为19.41%;资管业务则起步不久。
值得注意的是,国投资本在相关公告中称,公司拟于今年向央行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根据《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且不低于直接控股金融机构注册资本总和的50%。
经纪业务收入爆发同比增超45% 正多措并举推进财富管理转型
国投资本在2020年年报中称,安信证券2020年实现营收123.92亿元,同比增27.71%,行业排名第13位,与上年持平;利润总额为44.79亿元,同比增36.22%,行业排名第12位,与上年持平;净利润为35.12亿元,同比增42.30%,行业排名第12位,同比上升4位。
从目前的披露的上市券商年报经营数据看,营收居前的有中信证券(543.83亿元)、海通证券(382.20亿元)、国泰君安(352.00亿元)、华泰证券(314.45亿元)、申万宏源(294.09亿元)、广发证券(291.53亿元)、招商证券(242.78亿元)、中国银河(237.49亿元)、中金公司(236.60亿元)、中信建投(233.51亿元)、东方证券(231.34亿元)、国信证券(187.84亿)、光大证券(158.66亿元)。
此外,净利润排在安信证券之前的有中信证券(149.02亿元)、国泰君安(111.22亿元)、海通证券(108.75亿元)、华泰证券(108.23亿元)、广发证券(100.38亿元)、中信建投(95.09亿元)、招商证券(94.92亿元)、申万宏源(77.66亿元)、中国银河(72.44亿元)、中金公司(72.07亿元)、国信证券(66.16亿元)、东方财富(47.80亿元)。
从国投资本年报中披露的安信证券去年营收情况来看,经纪业务收入占安信证券总营收比重依旧较大。
国投资本年报显示,去年安信证券实现经纪业务总营收为43.64亿元,同比增长45.70%,占营收总比重35.21%;其中经纪业务净收入市场份额2.30%,排名第14位,与去年同期保持一致。
截至报告期末,安信证券拥有47家分公司、326家营业部,分布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网点数量位居行业前列。
在财富管理方面,国投资本年报显示,安信证券已多措并举推进财富管理转型,重点提高中高端客户数量,截至报告期末中高端客户数24.76万户,同比增长22.73%。
此外,安信证券积极拓展私募客户,推进交易机构化,2020年销售高频量化私募产品超过20亿,同时以私募产品销售带动核心交易机构落地及私募资产引入,2020年引入833家私募管理人,资产净流入17.57亿元。
在金融产品销售方面,安信证券2020年销售金融产品总规模780亿元,同比增长79%;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3.80亿元,同比增长160%,高于行业增速149%。
在金融科技方面,安信证券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打造自主手机APP,搭建了独具特色的增值服务工具产品矩阵、一站式智能金融理财专区、精品投顾直播服务、行业领先的资产全景视图及精准客户服务,APP用户数高达647万,日活用户最高突破103万人,月活客户238万,保持行业第10名4。“问问小安”在线服务平台全年服务超113万人次,智能服务占比52%。
自营收入贡献颇丰 资管业务起步不久
在自营业务方面,国投资本在年报中称,报告期内安信证券投资业务营业总收入为31.97亿元,同比增长19.41%。在固收投资方面,安信证券发挥在债券投资领域的传统优势,利用多资产、多策略的“固收+”模式,获得稳定投资回报。
在权益投资方面,安信证券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综合运用择时、多品种、多渠道等策略平滑波动,在防范市场大幅回撤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科学的平衡和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在量化投资方面,安信证券形成六大自主投资管理策略体系,量化FOF投资水平走在市场前列。新三板业务方面,安信证券坚持推动做市、自营双向并进,新三板做市业务进一步夯实优势地位,做市商排名稳居前10,第四季度做市商排名第三名。
作为安信证券业务版图的另一块,资管业务起步不久。国投资本年报显示,安信资管于2020年1月注册,并在去年6月正式开业。国投资本在年报中称,去年安信证券实现资管业务收入5.83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合计1326.25亿元,其中主动管理产品规模574.73亿元。
在具体的发展方向上,报告期内,安信资管持续加大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出证券公司资管行业首只国内+海外的跨市场QDII集合产品、资管行业首只期权套利集合产品;发行首只大集合公募化运作的产品瑞鸿中短债、首只主动管理指数增强集合产品;并首推定增策略、融券打新等新策略产品。
投行与信用业务看点
2020年是投行大年,各家上市券商的投行业务也因此备受行业人士关注。
在投行业务方面,根据国投资本年报,报告期内安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通过锻强项、补短板,实现收入10.14亿元,同比增长29.21%。安信证券完成股票主承销项目18个,主承销收入4.9亿排名,行业第15位。债券业务获得快速提升,完成债券主承销项目54个,债券主承销收入2.70亿元,排名行业第27位,同比提升42位5。此外,安信证券重点布局的科创板、创业板和精选层挂牌业务项目储备较为丰富。
截至2020年末,安信证券IPO在审25家,行业排名第11;精选层累计服务家数7家,排名行业前三。
在信用业务方面,国投资本称,安信证券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去年信用业务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3.89亿元,同比增长14.10%;其中融资业务利息收入排名第11位,较上年持平,融资业务利息收入份额2.68%,较上年增长约0.10个百分点。
2020年末,安信证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411.82亿元,同比增长46.2%,份额2.54%,融资融券业务存量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由269.78%上升为269.97%;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规模1.92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由251.63%上升为264.26%;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人民币138.89亿元,同比减少8.23%,平均履约保障由285.53%比例上升为298.25%;表外资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为人民币42.58亿元。
国投资本称,报告期内安信证券重点拓宽券源渠道,推进高净值及机构客户融资融券服务,结合风险情况优化股票质押业务结构,提高股票质押业务综合收益,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健开展信用业务。
在机构服务业务方面,国投资本年报显示,去年安信证券席位佣金收入为4.14亿元,同比增长73.43%。安信证券的“打法”是坚持以研究驱动机构经纪业务发展,加大研究协同力度,在基金、保险客群基础上,努力达到银行、券商、信托等市场投资者全覆盖。
在销售品种上,安信证券促进传统销售向多样化产品销售、综合型销售转型,完成各类产品销售238.8亿元。其中安信种子基金业务以近15亿的累计资金投入,孵化了83只私募子基金,引入了一批优秀的私募管理人,促进了经纪、托管、两融、衍生品等综合业务的开展,引入增量交易规模92.7亿元。
2020年安信证券通过加强内部协同引流,提升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在对私募管理人准入保持高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新增存续托管产品396只,规模136亿,全年实现托管收入10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0%,全年新增备案产品数量排名行业第12位,存续规模排名行业第15位。
此外,去年安信证券利用场外衍生品工具及自身产品创设、风险管理能力,累计服务商业银行、基金子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基金产品、企业法人等合格客户48家以上,累计新增交易名义本金规模122.99亿元。
国投资本拟申请金融控股牌照
国投资本在年报中称,公司是一家业务覆盖证券、信托、期货、公募基金等多个金融领域的上市金融控股公司,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无重大变化。报告期内,公司全资或控股安信证券、国投资本控股、国投泰康信托、国投安信期货、国投瑞银基金、安信投资、安信国际、安信乾宏、安信资管等公司,参股锦泰保险、国投财务公司、国投创丰、国投万和资管、安信基金,受托管理中投保、渤海银行。
国投资本在相关公告中表示,公司拟于今年向央行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根据《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且不低于直接控股金融机构注册资本总和的50%。为满足金控牌照设立条件,公司拟定2020年度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如下: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以资本公积转增5.2股。
在安信证券布局方面,国投资本在年报中称,安信证券完未来将按照“三轮驱动、六大平台”的发展思路,努力成为中国最具市场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广受尊敬的一流资本市场服务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只争朝夕,积极推动业务转型,打造核心竞争力,朝着“市场定位精准、客户服务精良、风险管理精尖”的目标努力奋进,推动资管、融资、投资、海外、研究、数字化六大平台建设。
二是转型升级,实现有质量的业务增长。零售业务大力推进客户分层分类精细化管理,加速向O2O财富管理转型,提高中端富裕客户存量升级规模。投行业务积极围绕客户全方位资本市场需求,提供一站式投行服务,同时争取在标杆项目的承销保荐业务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机构业务加大业务协同力度,构建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利用大数据加快公司业务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作为引擎,牵引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