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在探讨是否应在农村地区形成大量“非农就业”问题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指出,中国乡镇企业曾如火如荼,如今大量倒闭,近期很多以非农业务为主的亿元村、十亿元村、百亿元村纷纷出现问题,这说明村庄、农户并不适合开展非农业务。
他建议,农村就业应把注意力集中放到农业这一主导产业上来,借鉴日本、荷兰等经验发展高效农业。
在他看来,乡村振兴要更好地激发内生动力,抓住国民经济对乡村提出的三大潜在需求:即高质量的食品消费、乡村度假、高科技农业。
不少乡村不宜发展非农业务
周其仁指出,对于乡村振兴中的非农就业机会不要估计太高,因为其潜力并不大。
过去中国在城乡隔离的背景下曾有过农村工业化的探索,乡镇企业如火如荼,最多的时候曾有上亿的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工作,并被印度等很多发展中国家学习。
然而,等到城市一开放,这些现象就消失了,大量原来农村办的企业都垮了。
最近很多以非农业务为主的亿元村、十亿元村、百亿元村出现问题,这说明村庄、农户并不是最适合搞非农业务,城镇更适合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那么,农村就业怎么办?他建议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农业这个主导产业上来。
“现在大家没信心,觉得农业收入就是低,谁搞农业谁穷,所以一定要从大城市周围开始突破,把科技加进去,又背靠大城市的巨大市场,这是有希望的。”
他介绍,在日本、丹麦、荷兰等国,有不少值得学习的经验。比如,丹麦人均GDP5万多美元,却在发展养猪业,而且种猪几乎全部是丹麦的。“我专门去看了一次,真是开眼界,不大的企业只养80条种猪,其年收入简直我们在国内无法想象,就是科技的力量。”
他指出,荷兰也是以很小的国土面积成为全球农业出口第二大国。
反观中国,他指出,北京、上海、南京在其周边划出了很多基本农田,但是利用效率很低,这方面是有很多机会的。
乡村振兴有三大潜力需求
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来源于何处?周其仁认为,讨论乡村振兴的潜力不能单单从乡村着眼,而应当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
“要看整个国民经济对乡村、对农民、对农业还有哪些潜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抓住这些潜在需求,就能把三农问题解决地更好一点。”周其仁说。
周其仁表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有大量要素从乡村被抽到城市,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大量离开农村,这是过去几十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但近年来的观察显示,高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也对乡村提出了三大新的没有得到满足的要求:
第一,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特别是对较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中国消费中最大的开支是食品,食品消费必定涉农,但目前很多食品需求高度依赖国际贸易。
周其仁表示,近期观察到的变化是,食品消费对“新鲜”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新鲜”就对“距离”有一定要求。
“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了我们启发,长途冷链物流供应的模式受到反思,很可能要发生变化,要转向和消费地更接近的地方直接供应,这样也可以降低碳排放压力。”周其仁说。
周其仁表示,国民经济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非常重要,因此城市周边的农村有很大的潜力需要发展。
“现在的问题是在城市经济中农业占比太小,城市周边的农村虽然非常靠近消费中心,但农业在城市经济决策中的比例太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说。
第二,城市居民要到乡村度假,靠近景点的农村还不够美观。
第三,新技术也可以在农业农村建设中找到应用场景,高科技可以应用到农业中。
周其仁强调,不仅要看到乡村振兴的潜力,更要看到这些潜力在什么地方,要针对这些潜力去除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将潜力发挥出来。
(作者:夏旭田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