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还本付息退出倒计时 银行不良暴露整体可控

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银行业需要处置的不良贷款规模可能还会增长,甚至会延续到明年。而就在去年,银行业刚刚完成了3.02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处置指标,创下历史纪录。

对于今年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情况,多位受访人士普遍表达了两个共识,一是3月底到期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将对银行不良产生一定影响,但可控;二是银行业不良压力总体好于去年,但具体“不好说”。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位银行业人士处进一步了解到,国有行、股份行延期贷款规模较大,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受该政策影响较小。同时,受访人士均表示,银行已于去年对延期贷款客户进行摸排,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台账、逐户走访等,该部分贷款风险可控。

延期政策退出倒计时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截至2020底,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为3.5万亿元。据此,有行业分析人士推测,要保持去年的不良资产处置规模,意味着银行业今年仍会生成大量不良。

即将于3月底到期的延期还本付息贷款,是今年银行业一个重要的潜在不良资产来源。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在前述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这部分贷款比普通贷款不良率高一些。据中信建投预测,该不良率在5%~10%,这意味着在最乐观情况下,延期政策的退出将使银行业整体不良率提升18个基点(BP)。

“今年3月31日,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点。”前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谷澍在谈到今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情况时特别提及。

这是指监管部门在疫情期间为扶持中小微企业推出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即将于3月底退出。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去年全年,银行业累计对6.6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

谷澍进一步表示,农业银行一直在监控去年延期还本付息贷款质量情况,“从目前的情况看,这部分贷款比普通贷款不良率高一些,但是仍然可控”。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位银行业人士处了解到,银行基本均已对办理延期的小微企业客户进行过摸底,对这部分资产风险情况已有预期,并完成相应拨备。

3月1日,苏州银行也在一次投资者调研中披露,该行已提前在全行范围内进行疫情影响排查,尤其是对延期还本付息客户建立台账,进行名单制管理,按户进行动态监测。“从已排查和监测的情况看,除少量客户风险状况有所恶化外,大部分客户已经走出疫情阴霾,恢复正常生产,后续风险状况总体可控。”

“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银行其实对摸排客户的经营状况还没有这么主动,现在银行反而更想、也更需要去了解自己客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表示,“国内生产链逐步恢复正常运转,这些企业是因为疫情暂时困难,还是本身就存在经营问题也随之浮现,过了这么久,银行其实对这些情况都已经有所把握。”

他进一步指出,另一方面,政策退出也不意味着全部“断贷”,反而能给银行更大的自主裁量权,“银行仍然会为资质较好的企业提供延期、续贷等服务,而一些劣质企业也不能倚仗政策扶持,白白占用信贷资源”。

不良规模可能还会增长

据银保监会披露,2020年全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达3.02万亿元,创下历史纪录;截至年末,银行业不良余额为3.5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郭树清在前述发布会上表示,今年银行业需要处置的不良贷款可能还会增长,甚至会延续到明年,因为有的贷款期限比较长。

刘晓春表示,去年能完成那样大规模的不良处置,也是银行为今年的不良反弹预留空间,从而主动进行不良资产确认和核销。

“核销不意味着不良就消失了,而是一种‘账消案沉’,也就是说,账面这笔不良用拨备抵消了,但是银行仍可以对这笔资产进行清收。”他进一步解释,另一方面,用拨备核销不良不会直接影响当期损益,计提拨备才会侵蚀利润,二者是不同步的,银行通常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

但刘晓春也指出,受到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很难对今年银行业新增不良的情况作出预判。“银行业资产质量与整体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后疫情时代,从国内到全球可能都会出现产业链重组,谁能把握机会,市场就是谁的。”

对此,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则指出,如果今年不良资产处置规模仍保持在去年的高位,意味着“2021年也和2020年一样,会有很多新确认的不良”。

新生成的不良可能产生于疫情冲击造成新增不良的滞后暴露,例如延期的中小微企业贷款;也可能来自于严格资产分类等措施下,挖掘出的存量不良。“去年银行业全年净增不良2800亿元,相比庞大的不良余额来说,变动极小。所以,2020年处置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把过去存量不良给暴露、处置了。”王剑认为,从郭树清披露的不良资产处置预期判断,今年处置的不良主要还是来自于存量。

显然,这是全行业的一次“净表”行动。他表示,“如果2021年银行业如期完成这样一个规模的不良确认与处置任务,那么,我们将拥有一张非常健康的银行业资产负债表。”

总体影响几何?

据了解,国有行、股份行延期贷款规模较大,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受该政策影响较小。“延期还款政策属于银行贷后环节,这意味着银行在决定向一家企业放贷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其风险等级,因此,在决定要不要为其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控制要求进行决策。”一位城商行风控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解释,“特别是城商行不像国有大行,没有那么高的让利要求,政策落实可控,退出的影响自然也不大。”

对比不同类型银行已披露的延期贷款数据,也可印证这一情况。证券时报记者梳理银行公告发现,工商银行在去年三季报中披露,预计2020年全年累计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规模为8000亿元;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招商银行累计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规模为1389亿元,相比之下,苏州银行该数据为11.1亿元。

从风险敞口来看,工商银行预测,2020年产生的该部分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大致在4%~4.5%之间,去年有300亿元将转变为不良,次年有500亿元将转变为不良,不良率约为10%。招商银行则披露,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该部分贷款余额占比1.46%,还款比例为51.2%,潜在风险敞口相对较低。

根据中信建投杨荣团队测算,去年全年6.6万亿的延期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达3.8%,如果该部分贷款的不良率在5%~10%,那么在最乐观情况下,预计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于3月底到期后,风险敞口逐步暴露,将使银行业整体不良率提升18个BP。在最悲观情况下,将使银行业整体不良率提升33个BP。

“预计延期贷款将在2021年4月至12月期间滋生不良,如果出现不良后直接进入银行的不良率中,这将带来银行不良率的大幅回升,并最终体现在银行今年的半年报、三季报、年报上。”该团队表示,考虑到这一政策退出因素,叠加一季度因锚定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带来的贷款重定价,一季度银行业基本面将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