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字当头 货币政策将突出三大重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货币调控如何落子?专家表示,今年货币政策强调“不急转弯”和“稳字当头”,重点在三个方面: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将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附近;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不是不转弯是“不急转弯”

春节前,市场围绕货币政策操作展开一轮讨论,导火索是1月底流动性的波动以及央行操作。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当时无论流动性出现的波动,还是央行调控流动性的做法均超出预期,引起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弯”的警惕。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复苏,宏观政策回归常态是大势所趋。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研究人士分析,其中的关键是“不急转弯”这四个字,前半部分强调了节奏和力度,后半部分明确了方向,分别回应了“会转得多快”和“会不会转”的疑问。这恰恰是过去一段时间市场上讨论最多的话题。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机构认为,“稳”字当头与不急转弯呼应,较好体现了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总体要求。

“稳”字当头内嵌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有助于打消各方对于货币政策“急转弯”的担忧。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为经济恢复提供支持既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从这个层面看,“稳”字当头呼应了“不急”。

与此同时,突出“稳”字当头有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稳”不等于“一成不变”,更不是强调宽松。与之前偏松的政策环境相比,如今转而强调“稳”,其间的变化所传递的政策信号是比较清晰的。在分析人士看来,货币政策“稳”字当头将有助于稳住宏观杠杆率,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也为今后应对不确定性预留出政策空间。从这个层面,“稳”字当头又呼应了“转弯”。

如何正确理解货币政策“稳”字当头?易纲给出的解答是: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同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市场人士据此提炼出了三组关键词,揭示了今年实施货币政策的重点:把好闸门、精准滴灌、深化改革。

保持流动性“不溢不缺”

具体到政策操作环节,分析人士认为,今年货币政策操作可能呈现两个主要特点。

一方面,应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流动性“不溢不缺”。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综合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需求,操作上精准有效,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也不搞“大水漫灌”。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今年春节前后的央行流动性操作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从资金面表现看,尽管1月底资金面一度收紧,但春节所在的2月流动性持续平稳,好于预期。市场利率在出现短暂波动之后,很快重新向央行政策利率回归。无论是春节前夕还是春节之后,DR007(7天回购利率)平均利率均低于往年水平,且保持在7天期央行逆回购利率附近。这证明了央行流动性操作的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此外,央行日前公布,今年1月财政存款增加了1.17万亿元。这一数字远超历史同期水平,在为1月底流动性短时波动给出合理解释的同时,也证伪了央行主动收紧流动性的猜测。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认为,央行短期内不会释放过量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将维持“高频低量”的状态。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认为,货币政策趋于收敛,但不会收紧到需要加息的地步,政策利率将保持稳定,市场利率将继续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波动性则可能加大。

另一方面,发挥好结构性及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今年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将通过结构性工具来体现。中信建投首席固收分析师黄文涛表示,今年将保留部分灵活精准、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这是当前我国基于国内国际宏观形势作出的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