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密集奔赴资本市场,创投机构迎退出盛宴,全球IPO退出纪录有望被打破

进入2021年,多家独角兽企业传来IPO的消息。

AI独角兽企业旷视科技、半导体独角兽柔宇科技拟登陆科创板,移动K歌行业独角兽唱吧也计划在创业板上市,出行领域独角兽滴滴、新式茶饮独角兽奈雪的茶则传出赴港IPO的消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是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与估值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对于多家独角兽企业在开年传来IPO的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跃文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企业通常会选择在市场估值较高的时点上市,一些独角兽企业选择在今年上市并不奇怪。

而摩西投行创始合伙人、总裁于洋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2020年已经显现出大量独角兽抓住高新科技的红利时期并加速进入资本市场的趋势,2021年将会成为独角兽IPO大年。

独角兽企业“量价齐升”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下,全球经济进入衰退状态,作为新经济代表的独角兽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独角兽企业因市场竞争、资金断裂等原因倒在了2020年的寒冬。

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秘书长解树江在汇报《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的研究进展时表示,与2019年相比,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发生了剧烈变动,近50余家独角兽企业出局,其中20余家独角兽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港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并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而另外20多家独角兽500强企业的情况则不太乐观。

“独角兽”是指估值快速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最早由美国人提出。在2015年以前,美国创业公司称霸“独角兽”榜单;但伴随着我国独角兽企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已经与美国比肩,全球约八成的独角兽企业诞生于中美两国。

张跃文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出现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商用所提供的广阔市场,同时也有相对稳固的产业基础,我国新能源、人工智能和医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独角兽企业成长提供了天赐良机。

相比于美国独角兽企业,我国独角兽企业呈现数量与估值快速上升的趋势。

据36氪,全球独角兽数量从2016年的183家增长至586家,复合增长率为33.8%,我国独角兽数量则从43家增长至265家,复合增长率达到55%,增速远高于全球;而2016年至今我国独角兽的平均估值复合增长率达到26%,呈指数型增长。

截至2020年7月,美国独角兽企业估值合计6801.43亿美元,我国独角兽企业估值合计1.32万亿美元,估值体量是美国的两倍。根据IT桔子的数据,目前我国独角兽估值最高的仍为蚂蚁集团,达到225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前十大独角兽企业估值之和。

张跃文表示,大规模的资本注入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估值基础,但客观条件的支持不能代替企业的主观努力,只有少数创业企业会成为独角兽。根据现有研究,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机会搜寻能力、强大的研发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较好的媒体关系的创业企业,更有可能成为独角兽。

独角兽迎IPO大年

对于旷视科技、柔宇科技、唱吧、滴滴、奈雪的茶等多家独角兽企业在新的一年传来了上市的消息,张跃文表示,企业通常会选择在市场估值较高的时点上市,一些独角兽企业选择在今年上市并不奇怪。

张跃文表示,当前国内股票市场对于科技类企业特别是独角兽企业估值溢价较高,是比较好的上市节点;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股权融资需求迫切,原始股东退出意愿明显,也是加速独角兽企业IPO的原因。

一位广州旅游行业的独角兽企业的内部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其所在的公司已经在准备IPO,计划登陆创业板。“今年不上,未来可能就上不了了。据我了解,同行业里面打算冲创业板的,都计划在这两年上市。”

“新冠疫情影响下,对于一部分旅游公司来说,冲创业板可能是最后一次‘生存机会’。毕竟规模已经摆在那儿了,还有很多‘后浪’追在身后。这一次冲得上,就能活好了;冲不上,公司发展很难继续发展壮大。”上述旅游独角兽企业的人士表示。

2020年,各行各业都经历了疫情的冲击。高瓴资本创收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表示,外部环境冲击是一场难得的压力测试,首要的任务是要“stay in the game”,留在牌桌上。稳住当下的经营和现金流,就有机会见到更广阔的天地。

于洋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疫情过后,商业基础和形态迭代加速,大部分独角兽迎来爆发期,企业生命周期临界高点,资本也借助高新科技红利时期,推动独角兽IPO,从而实现资本价值最大化。

此外,有数据显示,目前排名靠前的独角兽企业集中成立于2014-2015年,背后创投资金的退出需求也是推动独角兽企业IPO的因素之一。张跃文表示,近年来一些创投机构出现募资困境,不排除有机构为腾挪资金而出售独角兽企业股权。

据恒大研究院,根据2003年非典时期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研究,在受灾的当年和下一年,投资机构会提高投资条件、收紧投资窗口、减少投资行为,独角兽等初创企业可能缺乏重要的资金来源,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经济下行,危机影响或超2003年。

有投行人士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相比于投资,创投机构们心思更多地放在了退出上,在当下,大小机构都要抓住中国资本市场最后一次改革红利。

2009年,创业板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010年,深创投投资企业26家IPO上市,创下了同行业年度IPO退出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其中,登陆创业板的企业达到11家,深创投无疑成为创业板的最大赢家。

数据显示,在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全力开动之后,A股IPO数量持续增长。而据媒体报道,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逐步具备,2021年全国两会后全面推行注册制或可期。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几乎所有的头部创投机构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IPO大年,“26家”这一疯狂的数字,极有可能在今明两年被打破。

于洋表示,A股全面实行注册制,是大力迎接高新科技的红利期,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向高新科技股为主导的转型,从而吸引更多高增长型的科技项目进场,实现价值投资氛围。两者既有向好趋势,也有相关性,A股发展是时代趋势的必然走向,独角兽IPO大年是一个时期机会的体现。

尽管A股存在注册制全面实施的预期,但对于独角兽企业IPO的去向,张跃文认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以往在美国市场上市的独角兽企业较多,但随着中美金融关系趋冷,香港市场可能会有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