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新网1月4日消息,2020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53,虽较11月的十年来高点下降1.9个百分点,但仍显著高于荣枯线,显示疫情后经济恢复仍在持续。
这一走势与统计局制造业PMI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12月制造业PMI为51.9,回落0.2个百分点,为2020年第三高位,连续十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制造业运行继续改善,供给和需求均处高景气水平。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尽管较2020年11月略有下降,但分别连续第十个月和第七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企业反馈显示,产出与新订单总量增速虽然放缓,但仍属强劲。
外需方面,在海外疫情形势仍不明朗的背景下,国内出口需求稳步改善,使得新出口订单连续第五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工业金属涨价明显,制造业企业购进价格指数升至2018年1月以来新高,带动制造业企业出厂价格指数升至两年半以来的最高值。企业反映原料尤其金属涨价,制造业平均投入成本大幅加速上扬,涨幅为三年来最强劲,导致制造商也上调产品售价。
成本压力导致企业对增加用工相对谨慎,部分企业采取削减成本措施,抑制用工扩张。2020年12月就业指数位于荣枯线附近,就业趋于平稳。
市场仍维持较高活跃度,库存相关指标保持稳健。采购量连续第八个月保持扩张,但扩张速度有所放缓;原材料库存继续保持增加,但增幅有所下降;产成品库存总体较2020年11月变化不大,但细分数据显示消费品库存略有增加,资本品和中间品有所减少。
在全球需求转强、疫情结束等预期因素下,制造业企业普遍相信未来一年产量将会超过目前水平。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位略降,大幅高于荣枯线,亦略高于长期均值。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2020年12月,疫情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消退,预计后疫情时代经济的恢复还将持续数月。考虑到2020年上半年的低基数效应,未来半年宏观经济指标同比将更为强劲。与此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压力的增加以及对就业的负面影响,这对于疫情期间相关宽松政策的退出设计尤为重要。
相关报道:
PMI三大指数连续10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近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2020年12月份,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势头继续巩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9%、55.7%和55.1%,虽都略低于11月份,但均继续位于2020年内较高运行水平,连续10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2020年四季度,制造业复苏步伐有所加快,12月份制造业PMI为51.9%。“制造业总体保持稳步恢复的良好势头,景气度处于年内较高水平。”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
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持续显现。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PMI始终高于制造业总体,12月份为55.8%。
“从指数全年走势来看,在疫情持续存在情况下,我国经济复苏势头持续向好发展,复苏速度不断加快,不同产业和不同规模企业复苏协同性较好,新动能增长势头强劲。”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
2020年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低于11月份0.7个百分点,仍保持在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延续稳步复苏势头。
服务业景气度保持较高水平,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虽低于11月份0.9个百分点,但仍位于全年较高运行水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2020年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虽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55.7%的较高水平。新订单指数回落较为明显,但仍在51.9%,高于2019年同期。从四季度来看,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为56.1%,好于三季度的55.1%和二季度的53.7%,非制造业经济呈现逐季加快恢复趋势。
2020年1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1%,低于11月份0.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在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表明近期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恢复向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要在扩大内需相关政策落实上继续加大力度,合理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各自职能,着力使经济全面恢复过程中的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保持传导顺畅、跟进及时。(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