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限塑令下可持续发展怎么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处可见的塑料产品也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环境治理。

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生产约7800万吨塑料包装物,只有14%被回收利用,32%流入自然环境,相当于全球经济每年损失800亿至1200亿美元。另外,《科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未来全球的塑料排放量可能达到 5300万吨,这是联合国标准(800万吨)的6.6倍。

近日,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公约联盟围绕循环经济下塑料治理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探讨。

塑料治理紧迫

曾经便利的发明,如今已经带来了明显的负外部效应。尤其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让塑料污染的治理显得更为紧迫。

“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项重大发明之一,塑料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60年前塑料的产量只有150万吨,发展到今天全球塑料产量已经到4亿吨,这个数量变化充分凸显了塑料的作用,特别是食品包装领域。”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钟怀宁主任说道。

不过,由于人类对塑料的不当使用和管理,从上游的石油到中间环节的塑料生产,再到食品包装的制造,以及变成垃圾被丢弃,对我们的环境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钟怀宁举例说,现在全球每年产生的废塑料量达到2.7亿吨,其中800万吨的塑料进入海洋。如果人类不积极采取行动,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总重量将超过海洋的主人——鱼类。“而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最终会危害我们海洋生物的安全,通过生物链、食品链影响消费者健康。”

顶新国际集团便利餐饮事业刘成章博士也分享了一个案例,他说,在2019年,中国科学家有一个很惊人的发现,在全世界最深的一个海沟——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一万米以下的海水样品中,仍然检测到高达2000多塑料微粒。“这小小的一颗颗塑料微粒大概直径是0.2厘米,而世界中的很多塑料,因为不可降解最后除了埋在土底下,几乎全部都进入海洋。”

一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仅一次性塑料制品就达1.2亿吨,其中只有10%被回收利用,另外约12%被焚烧,超过70%被丢弃到土壤、空气和海洋中。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次性塑料垃圾使用量显著增多。据法国行业机构统计,大型零售企业中用于食品和卫生用品的塑料包装增长了20%~30%。此外,由于实体门店的关闭,快递、外卖等行业在多个国家迅猛发展,过度包装给全球塑料垃圾污染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我国已经开始行动。

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限塑令”。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新版限塑令指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年中,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对进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对完成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作出部署。

根据《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但是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和垃圾袋。

同时,明年起全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暂不禁止。

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3日,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出台了实施新版限塑令的措施文件。

比如早在今年2月10日,海南省就率先发布了《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这也是新版“限塑令”之后,国内首部针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方法规。近期,海南省又研究制定了《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并提出7个方面21项重点工作任务。

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则明确,以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为重点,将分步骤、分领域禁止、限制使用相关塑料制品。

另外,由于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涉及多个部门职责,行业内一季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也开始行动。

比如,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牵头,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等单位共同组成了塑料污染治理专门工作小组,于今年9月发布了《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分类与标识规范指南》(简称《指南》)。这份指南将促进可降解塑料制品标识进一步规范化,引导政策实施过渡期内替代品市场运行和合理消费使用。

怎么做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与会专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中国塑料项目负责人王韧强调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他说,到2050年,全球人口大概率达到100亿,人们要享受更好的生活,如果继续沿用当前的这种消费模式物质需求巨大。“我们从开采资源到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在短暂消费之后就被抛弃被扔到垃圾桶里,这种消费模式已经无法得到社会、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接受,我们需要循环经济”。

在他看来,解决这一挑战的方案,就是循环经济。

2016年1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布了题为《新塑料经济——重新思考塑料的未来》的报告,第一次提出建立塑料循环经济的愿景,目的在于运用循环经济的原理,让塑料永远不会变为废料。2018年10月,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了“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行动倡议,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世界领先包装消费品公司、零售商、塑料包装生产商、政府机构在内的1000多个组织参与签订,通过设立具体行动目标,将塑料循环经济的愿景向现实推进。

王韧说,建立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需要多方的广泛参与和通力合作,并在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协同发力。

钟怀宁则表示,正因塑料垃圾治理带来的挑战,使得生物降解材料迎来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期。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全生物降解材料有快速增长的趋势,预计2025年中国可生物降解塑料产量400万到600万吨,整个市场规模将近700亿,“生物降解塑料确实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期”。

刘成章也说,目前国内具有规模的公司,可以看到不管PLA还是PBAT的部分,都在努力增加产能,包括今年2020、2021、2022年都有扩厂计划,“从生物降解塑料行业里上游原料到中间的工艺部分、下游部分。”他认为,下游部分的应用非常广,不仅食品、餐饮行业,包括农业用的还有塑料工业方面的3D打印、纺织业、现代医疗科学都在里面,“从禁塑、限塑、可降解,食品行业绝对不能落于人后”。

除了对塑料治理的讨论,在食品生产、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水也是循环经济的关键。

《2019年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变化等因素,全球用水量每年增长1%。随着工业和社会用水的增加,到2050年全球需水量预计还将保持同样的增速,相比目前用水量将增加20%~30%。将有超过20亿人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约40亿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遭受严重缺水的困扰,且将会有22个国家面临严重的水压力风险。

艺康集团纳尔科大中华区市场部高级经理姚炳佳博士说,水是工业血液,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很少有工厂不用水的。尤其在食品饮料行业里,水也是它的原料。随着水十条等政策的发布和逐步落实,工厂所能使用的水资源和排水指标将面临更严格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提升用水效率,降低用水风险将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随着需水量不断增长以及气候变化影响愈加显著,水资源面临的压力还将持续升高,将会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增加使用者之间的潜在风险冲突。而在水资源保护和治理领域促进企业与社会进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能更好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AWS(水管理联盟)亚太区总监徐臻臻就曾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亲身经历了中国企业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快速变革。从2015年底艺康的太仓工厂第一次开展国际水管理认证;2018年昆山市开展关于AWS认证的试点并发布鼓励政策;再到今年6月份,国家推荐性标准《可持续水管理评价要求》正式发布……当我们在谈论水资源管理的时候,不仅仅是企业要合规排放,我们真正想实现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善。

目前,艺康、微软、陶氏化学等企业倡议发起成立了一个名为“水复原力联盟”(WaterResilienceCoalition)的组织,以号召工业企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一起采取行动,保护水资源,减轻2050年的水压力。2019年,艺康在全球管理了41.6亿吨水,节约了2060亿加仑7.8亿吨水,相当于7.12亿人每年的饮用水需求。其进一步的目标是,通过服务客户,到2030年,帮助行业每年节约用水11亿吨,这相当于10亿人每年的饮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