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启动4572个补短板项目 促疫后重振

日前,湖北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提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等十大领域。

湖北省政府新闻办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财政厅、卫健委和应急管理厅等多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三年行动工作安排。

“2020年完成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2021年完成可转换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建设,2022年底完成院前急救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杨勇表示,疫情防控中暴露出公共卫生能力短板和弱项,将加快疾控体系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三年行动中,湖北卫健部门拟实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目前已开工项目322个。杨勇介绍,今年的重点是确保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每个县市至少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可转换病区床位从疫情前的不足5000张增加到1.5万张。

面对突发事件,“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尤为重要。三年行动中,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将建立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2个项目,在襄阳、宜昌、黄冈建设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在黄石、咸宁、随州、荆门、荆州、十堰和恩施等7地建设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保障体系。

今年疫情中,应用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有效满足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线上诊疗等公众需求。湖北省发改委将继续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应用,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建设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

据统计,三年行动中,湖北初步谋划4572个补短板项目,估算总投资23285亿元。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刘明表示,财政部门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统筹使用政府债券资金和抗疫特别国债,分年度优先保障补短板项目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