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单月交付首次破万!距离盈利还有多远?

一场带电的骤变,正在悄然升温。2021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整体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新能源大盘逐渐向好,市场容量呈现倍数激增。从今年4月开始,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持续走高,从4月的19.3万辆增长到8月的30.7万辆,8月我国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首次突破20%至20.1%。

10月伊始,国内造车新势力们纷纷亮出9月销量成绩单,三位数的同比增速中夹杂着喜悦和兴奋,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在9月首次实现了销量破万,创造了最新的销量纪录。仍记得,三年前的8月份,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有个赌局——蔚来能否在当年年底之前交付一万辆?三年后,二者月度交付均破万。从一年交付一万辆,到一个月交付一万辆,下一步将冲刺一年十万辆的目标,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

过去的九个月间,当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不断向单月交付万辆的目标进攻之时,二线头部企业并未放缓步伐,而是不断发力,向上反攻,向第一阵营靠拢。长期以来稳居造车新势力交付前三名的“蔚小理”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从“蔚小理”到“理小哪”再到“蔚小哪”。

尽管销量不断提升,但缺钱、缺乏自我“造血能力”仍然是困扰新造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桎梏,如何保证在新一轮洗牌中不被淘汰成为造车新势力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蔚来、小鹏月交付破万,芯片短缺影响仍在

“小鹏汽车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首个月交付过万的企业。从0到10000,有很多感慨,对绝大部分整车厂来说,这都是一个小目标,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难。”何小鹏如是表示。当天小鹏汽车披露9月销量,当月小鹏汽车交付1.04万辆车,同比增长199%,其中小鹏P7交付7512台。

事实上,这一高增长态势早有预兆。今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将努力克服芯片短缺、部分地区疫情以及G3到G3i生产切换带来的挑战,预计车辆交付量为21500至22500辆。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交付25666辆,超过预期。

图片

官宣交付破万的除了小鹏外,还有因辅助驾驶事故站上风口浪尖、8月因遭受供应链危机销量掉出前三,终在9月扬眉吐气重回造车新势力冠军宝座的蔚来汽车。此前因受到南京及马来西亚疫情影响,蔚来汽车供应链承压,继7月失去月度销冠后,8月首次跌出前三,交付量为5880辆,环比下滑25.9%。今年9月,蔚来交付1.0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25.7%,主力车型ES6当月交付5260辆,EC6则是3390辆,ES8为1978辆。1-9月,蔚来累计交付66395辆,同比增长151.7%。

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京已经正常供货,马来西亚的影响尚未完全解除。不过他表示“只要供应链不进一步恶化,第四季度的销量环比将呈现正增长趋势。”蔚来汽车企业传播高级总监马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同事们不容易了,展厅的展车都几乎卖光了,只能摆车模。”这也意味着芯片短缺或将持续影响造车新势力们的交付情况。

由于芯片短缺问题,8月份交付量首次突破9000辆、扬言要在9月冲击万辆的理想汽车“食言”了。今年9月理想汽车交付7094辆车,环比下滑24.8%。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受到芯片供应持续短缺的影响,理想汽车9月交付量有所下降。自2021款理想ONE上市以来,订单数量持续增长。我们正采取更多措施以确保零部件的供应,希望尽可能地缩短用户提车等待周期。”

9月20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称,由于马来西亚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所采用的专用芯片的生产受到严重阻碍,且芯片供应的恢复速度低于预期,故将今年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由此前的2.5至2.6万辆下调至约2.45万辆。不过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交付量为25116辆,超过预期。

芯片短缺的影响仍在持续。10月8日,理想汽车开启“先交付后补装雷达”的特别交付方案,旨在通过将交付流程进行拆分,进而缩短用户的新车交付时间。据了解,原定于10月和11月交付的车辆将仅安装1个前正向毫米波雷达和2个后角毫米波雷达,计划在今年12月到明年春节前为提车的用户补装剩余2个毫米波雷达。

理想汽车表示,仅安装3个毫米波雷达的车型暂时不开放自动并线和前方横穿车辆预警,其他ADAS功能均可正常使用,理想汽车也已经完成了3雷达车型的测试。NOA(辅助驾驶系统)的后期OTA(空中下载技术)需要在补装完5个雷达后,进行升级。

第二梯队向上反攻

当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不断向单月交付万辆的目标进攻之时,二线头部企业并未放缓步伐,而是不断发力,向上反攻,向第一阵营靠拢,“蔚小理”的格局一度被打破。与头部三强主打中高端市场不同,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均瞄准A00级纯电动细分市场,分别凭借旗下主销车型哪吒V、零跑T03实现订单量和交付量的增长。

其中哪吒汽车9月交付量为7699辆,同比增长281%,再次跻身造车新势力销量前三,今年5月、8月哪吒汽车曾两次挤进前三。今年1-9月哪吒汽车累计交付41427台,同比增长425%。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智能化浪潮,哪吒选择与华为合作,8月底双方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将在智能网联、车载计算、智能驾驶、数字能源及云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作为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明年上市的哪吒S将应用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及激光雷达技术。不过哪吒汽车需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并不小——一方面,与华为深度合作的赛力斯实际交付量并不可观,另一方面,如何平衡好华为、360和哪吒三者间的关系和管理也是不小的考验。

与哪吒寻求与华为合作不同,零跑汽车坚持全栈自研。“如果没有坚持,我们可能熬不过2019;如果不够热爱,我们可能造不出这第三款车,2000多个日日夜夜,从最初的草图开始,它的模样逐渐清晰。这是每个零跑人的骄傲时刻,这也是我们真正开始加速奔跑的时刻。”9月底的零跑之夜上,朱江明如是表示,当晚零跑C11上市,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不过售价仅为后者(补贴后售价为27.60—38.79万元)的一半,售价区间为15.98-19.98万元,于10月开始交付。

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零跑汽车9月交付量为4095辆,环比下降8%,9月订单量达8754辆,2021年累计订单量为4.44万辆,零跑C11的上市或将助力其销量进一步提高。零跑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吴保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零跑C11补贴后不到20万元的售价让其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零跑C11已收获6000多辆订单,并于10月份陆续交付。吴保军透露,以目前趋势看,零跑C11在今年年底和明年会逐渐上量,明年零跑C11的销量预期在10万辆左右。

根据规划,零跑将在智能化领域三年内超越特斯拉,在2025年底前推出8款全新产品,几乎以每年推出2款车型的速度,覆盖35万元以内的价格区间,并计划在2022年进军海外市场。

此外近日威马汽车宣布将完成D1轮3亿美元融资的消息刷屏,距离其完成D轮100亿融资并宣布抢滩“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已过去一年。威马汽车官方数据显示,今年9月,其销量为5005辆,同比提高115.8%;今年1-9月,威马汽车累计销量达29043辆,超越2020年全年销量。

距离盈利还有多远?

从造车新势力前三季度的成绩单来看,销量不断提升,但缺钱、缺乏自我“造血能力”依然是困扰新造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桎梏,如何保证在新一轮洗牌中不被淘汰成为造车新势力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尽管目前蔚来、理想、小鹏汽车均实现毛利率转正,但依旧处于亏损状态。今年第二季度蔚来、小鹏、理想净亏损分别为6.6亿、12.0亿、2.4亿。

“今天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很明确的说已经拿到了先手……我跟李斌有一次聊天‘我们都坐在牌桌边,都正在资格赛里面,还没有到淘汰赛,还没上牌桌’。因为今天我们还非常之小。”何小鹏曾公开表示,“一年卖出10万台车是所有未来可能性的前提。”

一年卖出10万台,意味着单月销量要过万。尽管蔚来和小鹏9月实现单月交付过万,但要想在今年达成10万辆的目标并不容易。今年1-9月,蔚来、小鹏、理想三家企业销量分别为6.64万辆、5.64万辆、5.53万辆。

平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和快速拓展的销售服务渠道将继续拖累业绩,新势力达到盈亏平衡预计需要800亿元的年营收规模(约年销售20-40万辆)。此外,造车新势力已经实现从0到1,季销规模超过2万台,接下来投放的新品能否迅速扩大规模成为其在未来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据平安证券测算,假设蔚来、小鹏和理想毛利率水平将维持在20%,销售、行政及一般费用率为12%,研发费用达到65亿元的投入规模,新势力要达到盈亏平衡需要达到812.5亿元营业收入,以单车营收25万元测算,其销量规模要达到33万辆。

财报显示,蔚小理一季度分别实现营收79.8亿元、28.1亿元、35.8亿元,二季度分别实现营收84.5亿元、50.4亿元和37.61亿元,二季度蔚来、小鹏、理想单车营收分别为36.1、20.6、27.9万元;三季度蔚来、小鹏、理想分别交付2.44万辆、2.57万辆以及2.57万辆。照此推算,三家今年三季度的营收约为88亿元、53亿元以及70亿元,蔚来、小鹏、理想今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约为252亿元、131亿元和135亿元,距离800亿元的年营收规模存在不小差距。

此外,造车新势力们若想冲击年销10万辆的目标,一方面既要面对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等供应链的挑战,又要平衡好高额投入持续扩张与成本压力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直面不断发力新能源的传统车企的竞争。

9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突破7万辆,同比增长276.4%,其中DM车型销售33716辆,EV车型销售36306辆;9月广汽埃安AION家族车型连续第五个月销量超过万台,终端销量达13586辆,同比增长124%,广汽埃安AION全系车型9月总订单近2万辆。此外大众ID9月份的销量也首度突破万辆。传统车企的频繁发力,对造车新势力的市场影响几何,仍有待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一个新事物的渗透率从1%-5%可能需要3年、5年甚至10年,但从10-20%只需要用半年时间,这说明临界点到了,临界点到了之后就是快速的发展期。”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行业出现高速增长;二是聚集效应。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可能超过30%,届时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决胜的关键是智能化,纯电只是基础和门槛。”

肖勇认为,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年产销20万辆甚至15万辆,该品牌就能活下来。但新能源汽车的门槛在提高,若一年产销达不到50万辆,这个品牌在未来3-5年不能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