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A股成交额连续46个交易日破万亿,市场活跃性不减。但市场震荡加剧,行业轮动明显,预测市场投资风格的难度持续升级。在把握“金九银十”行情的关键时间节点,市场却缺乏整体性机会。
一方面,传统消费旺季和施工旺季的到来似乎并未带来预期中的消费板块复苏。另一方面,前期表现强势的新能源、半导体板块在经历震荡调整后波动显著加大,走势多次变脸,另外叠加“限电限产”影响,市场震荡起伏。
前三季度正式收官,展望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行情,A股行情将如何演绎?哪些板块更有投资机会?市场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多位公募投资总监及知名基金经理,包括中欧基金权益投决会主席、投资总监周蔚文,中欧基金基金经理桑磊,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助理兼基金经理沙炜,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助理、股票投资部总经理余广,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监梁杏,汇丰晋信基金研究总监陆彬、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管理部总监王大鹏、万家基金经理李文宾来共同探讨接下来的市场及后市投资操作策略。
对于四季度,这些公募投资人士对于市场的判断相较于年初更加乐观。他们普遍认为,市场或将依然呈现特征鲜明的结构性行情,出现指数级大牛市或者大熊市的可能性较小。投资机会分为两类,一是未来多年景气持续向好的新兴行业,需要耐心等待长期性机会;二是市值与景气处于低位的行业,在在未来一段时间获取超额收益的概率更高。
周蔚文:首先,全球宏观经济仍在复苏轨道,但由于疫情的持续演变增加了复苏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长在四季度开始环比钝化,总量稳增长有压力;其次,配合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预计国内流动性会保持合理充裕,呈现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结构性紧信用相结合的局面,而海外全球资本市场受美联储回收流动性影响较大;最后,目前股市经过两年结构性牛市,整体估值不低,有部分结构性泡沫, 也有估值合理或低估的板块,还存在结构性机会。
沙炜:消费板块长期逻辑坚实,短期基本面一般,估值调整近一年后面临切换,因此消费板块有上行风险,具有配置价值。但由于板块基本面尚未看到改善,我们认为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一些不受大消费环境影响或新渠道冲击的高品牌力企业应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余广:随着市场对互联网、教育、集采等行业的监管预期逐步企稳,投资者情绪有所回升,近期市场成交额连续多个交易日维持在万亿以上,显示市场交投活跃,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提升。A股在率先调整后,目前市场风险与估值压力已有一定释放,在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大,往后看市场或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陆彬:当前,整体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处于中枢偏上位置,我们对于市场的判断相较于年初更加乐观。一方面,我们一直担忧的某些高估值核心资产行业的估值风险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释放,另一方面,未来几个季度宏观经济增速或将趋缓,尤其是在全面降准以后,整个流动性环境展望比年初更加积极。
梁杏:我们相对看好四季度A股表现。今年前三季度PPI通胀超预期、流动性超预期,这两条主线有望在继续延续。冬天或加剧缺煤缺电缺气,甚至缺钢的矛盾,PPI预计维持高位。流动性预计中性偏宽,目前政策基调下,政策鸽派的概率会更大。大小盘风格上,根据超额流动性指标,我们认为下半年依然以中小盘风格为主。
王大鹏:展望未来,医药行业结构性机会依然突出,看好创新药产业链、医疗器械及疫苗的投资机会。具体而言,医保基金“腾笼换鸟”逐步深化,具备高临床价值属性的创新药地位进一步突出,市场空间加速放量。
李文宾:从行业配置角度,我们建议投资者略微分散投资,因为部分热门赛道过于拥挤,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调整。相反部分不在热点的板块,例如受原材料价格侵蚀的板块,未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归,这些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将会重新获得较好的增速。
一、宏观政策叠加季节性因素扰动A股
中国基金报记者:9月份以来A股市场板块轮动比较快,风格也在不断转换,赚钱效应一般,而且节奏难以把握,结构性行情十分明显,尤其前期表现强势的新能源、半导体板块在经历震荡调整后波动显著加大。您认为,近期行情如此演绎逻辑是什么?
周蔚文:首先,全球宏观经济仍在复苏轨道,但由于疫情的持续演变增加了复苏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长在四季度开始环比钝化,总量稳增长有压力;其次,配合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预计国内流动性会保持合理充裕,呈现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结构性紧信用相结合的局面,而海外全球资本市场受美联储回收流动性影响较大;最后,目前股市经过两年结构性牛市,整体估值不低,有部分结构性泡沫, 也有估值合理或低估的板块,还存在结构性机会。
沙炜:A股市场近几个月轮动较快,各个板块此消彼长,跷跷板效应明显。近期市场的轮动主要与宏观经济、政策、年底季节性等因素相关。首先7月份后国内地产、基建及消费等数据出现明显下行迹象,相应的政策重心也出现边际变化,短期稳增长的政策增多,经济的重新寻底和政策边际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市场的短期风格,如会有资金去博弈逆周期政策而去追逐地产基建等行业。
其次今年以来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下跌较多,目前基本面尚未看到上行改善趋势,但估值已有一定吸引力,会有资金去博弈明年景气好转和估值切换。还有四季度国内面临一定的缺煤缺电等情况,一些能源品和工业品价格波动加大,都会导致市场资金反复博弈。市场短期博弈成分加大,对半导体、新能源等基本面强势板块也产生很大的扰动。
总的来看,四季度市场波动较大略显混乱,主要是对宏观经济、经济总量政策及一些产业政策的预期需要重新调整和定位,叠加年底季节性和估值切换等因素综合导致。
梁杏:国庆前市场整体表现比较纠结,但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新能源、半导体等成长板块本身是高波动板块,今年以来积累较大涨幅之后难免震荡调整。而上周周期股跌幅较大,原因或为相关商品价格和相关板块估值均处于历史高位,市场波动加大,情绪较为脆弱,获利资金容易受负面消息影响流出。从基本面来看,资源周期+科技成长的逻辑未发生改变。
陆彬:短期市场波动扰动因素较多,长期来看,基本面和估值是决定市场趋势的关键变量。近期表现较好的周期行业,在供给约束边际加强下,基本面盈利趋势正在加强。前期表现强势的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也受到一些短期情绪和消息影响下,估值有所回调和消化。
李文宾:我们认为市场呈现较为极致的结构性行情是多种因素叠加导致:首先,不可否认,过去几年尤其是21年以来,量化产品规模快速膨胀,成为了市场主要参与方之一。对于量化产品而言,他们的交易行为受趋势的影响较大,而对企业基本面研究并不是他们的主要考量之一。
今年以来,市场主要投资机会集中在中小市值企业,对于大部分主流主动权益产品来说,考虑到流动性和企业中长期基本面发展趋势,无法大规模切换至中小市值企业,而中小市值企业投资恰恰适合分散投资为主的量化产品。
其次,在严格的“双碳”政策执行下,部分制造业面临停电停产的境地,对企业盈利产生了负面影响。相反,产能受限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飞涨,给部分周期企业带来了盈利大幅抬升的机会,因而吸引了市场的高度追捧。
二、居民财富大转移带来万亿活水
中国基金报记者:两市已连续46个交易日突破万亿。无论市场怎样震荡,成交额依然维持在万亿元以上。为何保持如此高成交额?万亿活水从哪里来?体现哪些信号?
沙炜:今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总体保持宽松,资金面宽裕,无风险利率还在持续下降,同时政策对房地产持续高压也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流入权益市场。我们预期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同时要防止恒大等债务问题的扩散,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的货币环境还会保持宽松。
陆彬: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优秀的权益类基金的吸引力明显提升,同时基金投资者越来越具备长期投资理念,居民资产配置权益类基金的趋势正在加强。
梁杏:从7月以来市场成交额一直维持在万亿之上,中秋国庆期间虽然成交额有所衰减,但仍维持在1.2万亿附近。如此巨大的成交额之下,资金自然会在市场中反复寻找机会,导致结构性热点不断。
万亿活水我们认为主要来自居民财富向股市转移,加上部分北上资金的流入。股市在未来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强,将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构成,居民无论是个人直接入市还是通过机构入市,都将丰富市场参与主体的策略,增加市场的活跃度,有望碰撞出新的投资机会。展望未来,市场进一步具备了长期慢牛格局形成的条件。
三、市场风格切换不会迅速发生
中国基金报记者:新能源板块震荡调整的同时,以白酒板块为代表的消费股开始出现转机,这意味着市场风格要切换了吗?为什么?
余广:从以往经验看,四季度的超额收益通常出现在低估值的蓝筹指数(比如上证50、沪深300)与传统行业(比如家电、银行、非银、钢铁、公用事业、交运、建材、机械、食品饮料等)。
四季度效应背后的主导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年底的货币政策与基建财政的刺激,典型的如12年底、14年底、19年底;二是估值切换行情,但估值切换的前提是盈利稳定可测,且没有宏观系统性风险。
今年四季度,我们认为仍可关注“四季度效应”。首先,四季度国内经济可能较弱,但政策有对冲预期,系统性风险不大。
其次,部分传统板块的调整较充分,在周期板块连续大幅上涨两个季度之后,市场有内在的风格再平衡需求。其中,盈利有回升预期且估值较低的传统板块可重点关注,比如银行、非银等。
沙炜:消费股近期表现相对突出,我们认为更多的还是结构性因素。从消费整体基本面来看,受疫情、地产和新渠道的压制仍在持续,尚未看到基本面的趋势性改善。因此消费股的转机更多的还是四季度对市场风格的博弈所致。
梁杏:站在当前时点来看,不能轻易判断行情就此启动,但部分行业已经跌出了价值。最近的消费反弹更多是补涨,从基本面和估值情况上看,从成长+周期切换到消费可能并不会迅速发生。
陆彬:新能源行业长期成长空间大,复合增速高,短期景气度高,政策友好,同时当前新能源产业链优质公司的估值合理,所以我们认为新能源的投资机会有望够贯穿全年。
李文宾:关于市场风格是否切换,核心在于这两个领域主流企业的投资性价比。从2021年初以来,我们观察到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依然在缓慢的恢复过程中,这主要是由于2020年的突发疫情提高了群众的存储意愿(以防不备之需),所以在绝大部分必选和可选消费品行业都出现了消费增速低于预期的情况。
我们认为,目前暂时还不能说看到了整个消费板块盈利和投资的拐点,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基本面强劲的个股,所以在投资的时候我们建议仔细甄别个股差异,不能简单选股。
从长期来看,我们相信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国内经济不断增长,居民降逐步恢复消费意愿。同时,在全面达成小康社会后,做大做强中产阶级已经成为了我们下一阶段发展目标。随着这一目标的推进,国内各类消费行业依然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和潜力。
四、消费板块将呈现结构性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照以往的惯例来看,四季度消费相关板块上涨概率较大。如何看待当前消费板块的估值及配置价值?
周蔚文:我觉得从长一点的时间维度看,大消费行业还有机会。以前A股喜欢炒新股,炒科技股,但往往持续性有限,而消费公司的品牌力如果足够强,可以持续增长时间很长。用DCF贴现的公式算,我们对优秀消费品公司的长期竞争力有信心,如果它们每年业绩都会有较好的增长,市盈率高一些很正常。
余广:消费板块本身具备修复逻辑,经历年初以来的大幅调整后,消费板块估值已到了相对合理的区间。年底也将迎来估值切换,行业的政策风险年底前也有望缓和。此外,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外资回流,也将对消费板块形成支撑。
长期看,中国内需市场在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人口优势、收入分配优化是内需长期发展的关键支撑。我们正处于消费黄金时代的起点,长期看好消费核心资产。
沙炜:消费板块长期逻辑坚实,短期基本面一般,估值调整近一年后面临切换,因此消费板块有上行风险,具有配置价值。但由于板块基本面尚未看到改善,我们认为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一些不受大消费环境影响或新渠道冲击的高品牌力企业应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王大鹏:消费板块表现较低迷,一方面是消化估值,另一方面因为“双减”后市场担心医药、白酒等行业的政策风险。我们认为市场对大消费板块的政策风险过度担忧,实质性的负面影响较小,主要来自市场情绪面的压制。
从医药行业的政策端来看,医保控费、仿制药和高值耗材集采已经常态化,出台新政策的可能性较小,医药板块中CXO、医疗器械、疫苗等子行业仍然保持高景气。此外,对白酒行业采取整体性打压的可能性较小。随着股价下跌,悲观情绪得到宣泄,市场估值也得到消化。成长和消费板块的表现有望收敛。
陆彬:经过过去几个月调整后,某些优秀的消费股估值消化明显,已经开始具备长期投资吸引力,我们正在加强研究和跟踪。
李文宾:经过一段时间的回调后,目前从估值看部分消费板块已经回调至相对合理区间,如食品饮料PE-TTM已经跌至近5年的70%分位附近,医药已经跌至30%分位附近,不少龙头个股其实已经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在消费板块中,我们一直强调,具备品牌和产品张力,拥有文化历史底蕴,及消费升级属性的消费品(尤其是以中高端白酒为代表),基本面是有亮点的。在历经回调后,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投资收益比。
梁杏:中秋国庆往往是食品饮料的动销旺季,共同驱动了近期食品饮料的强势表现。食品饮料板块估值相较于历史中枢还在中高位置,随着经济增长的下行,居民可支配收入也会受到影响,叠加疫情反复,可选消费存在压力。近期尽管消费板块表现较好,但从社零数据来看,全社会消费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尚需等待基本面拐点。
五、组合目前保持中高仓位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目前管理的投资组合仓位如何?是否进行了调仓换股操作,接下来有什么仓位变动的打算吗?将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王大鹏:我所管理的大摩健康产业维持高仓位运作,今年的投资策略更加注重估值和业绩增长的匹配度。去年市场给龙头公司很高的溢价,但经过深度研究,我们找到了一些估值和业绩增长匹配度更好、性量比更高的公司。研发外包板块CXO中也增加了一些二线标的的配置,表现相对更好。同时,今年特别注重估值与增长的权衡,比如,今年的组合中降低了估值特别高的医疗服务板块的比重。
沙炜:目前组合保持中性仓位,以政策大力支持、中期景气向上且长期空间足够的先进制造业为主。我们认为四季度市场仍会保持较高波动,也适度增加了有强品牌力、不受国内大环境影响的核心资产。未来组合会在方向上适度均衡,个股以长期成长为选股标准,期望能够在较低波动的同时保持向上。
陆彬:我们对于后续市场比较乐观,当前仓位相对较高,整个组合的风格比较均衡。
李文宾:仓位、调仓换股操作以及仓位变动,都是非公开信息。我们长期以来,都重点研究和关注政策友好的制造业,尤其是具备较强研发创新能力,优秀的管理能力的制造业企业,这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军工、新材料和半导体等领域。
虽然在2021年三季度以来,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普遍遭受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停电停产等影响,但依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依靠技术和产品创新战略(而非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低价取胜策略),实现了盈利的稳步提升;或者凭借优秀的能耗管控和灵活生产安排抵御了外在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优异的市场表现。虽然这些企业并不在当下市场的热点上,但通过2020年疫情考验和2021年政策倒逼的低附加值企业退出市场,我们相信这些企业是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的中坚力量。
六、限电利好受益于侧改革逻辑的传统行业
中国基金报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拉闸限电席卷全国,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16个省份推出了不同措施的拉闸限电。限电会对哪些板块产生影响?在拉闸限电情况下会有什么投资机会呢?
沙炜:限电影响广泛,一方面对国内工业生产和GDP都会有直接影响,对四季度能源和高耗能工业品等生产和价格产生非常大的扰动,同时也会对清洁能源的生产和运营、储能等清洁能源需求和政策产生积极推动,最后缺电限电也反应了电网系统需要进行较大的新投入以适应更高的清洁能源占比。这些方向都会有相应的投资机会。
梁杏:能耗“双控”举措等政策影响下,部分对于原料价格比较敏感的下游行业(依赖人工成本价格的制造业,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在政策的影响下,如果不能向下转移原料成本压力,行业压力会变大。
而部分受益于增量逻辑的新能源相关产业(新能源车、碳中和、光伏等),以及受益于供给侧改革逻辑的传统行业(钢铁、煤炭、化工等)迎来利好。
目前钢铁煤炭等周期板块已经在到达阶段性顶部后展开大幅调整,但基本面还比较扎实,供需关系极不平衡,所以短期可能还有反复。长期需求下行,但是碳中和背景下供给缩减强于需求,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如果短期周期板块受政策原因和筹码交换影响,出现像样的调整之后,在碳中和主线下,供求关系紧张的前提下仍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投资者可逢低布局煤炭ETF和钢铁ETF。新能源相关产业(新能源车、碳中和、光伏等)的调整幅度相对缓和,可能会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完成调整。碳中和背景下,压降老能源,提升新能源占比,在特高压、充电桩等新基建政策的落地支持之下,新能源将迎来长期投资机会。投资者也可关注和布局相关产品。
李文宾:我们认为限电主要会针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此外在21年上半年未能实现同比降耗的行业也将会被纳入重点监管。
首先,我们认为拉闸限电并不会是常态化的政策手段,更多是对2021年以来国内减排压力较大的一次临时性的政策调控。但对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来说(绝大部分属于化工、有色、煤炭、钢铁、水泥等上游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将会是常态。
我们需要认识到,并不是说未来不需要这些行业,这些行业的需求也并不会凭空消失了,我们将会采取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减排技术提升这些行业和企业,所以我认为长期来看,双碳将会敲响众多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中落后企业的“丧钟”,是一次对这些行业的倒逼改革和供给侧改革,这些行业中的先进产能先进企业一定会凭借这一历史性机会做大做强,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对这些企业的绝佳投资机会。
其次,未来考虑到能耗和环保等成本,部分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将会有序上升,部分不能消化成本压力,不再具备成本优势的中游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相反具备创新、技术和产品力的中游企业也可以借此扩大竞争力。
七、四季度延续结构性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展望四季度行情,A股市场的总体行情走势将如何?会出现比较大的反弹机会吗?
桑磊: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依然不高,但进入8月后,行业轮动速度显著加快,行业收益的波动也显著增大。经济回升、流动性中性以及估值不高的组合使得股票市场整体风险不高,但股票市场不同行业之间估值分化极高,近期市场板块轮动加速,新能源产业连经过连续上涨后进入高位震荡,大金融板块触底反弹,而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经过前期的大幅度调整后,整体已经显现出性价比。
陆彬:当前,整体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处于中枢偏上位置,我们对于市场的判断相较于年初更加乐观。一方面,我们一直担忧的某些高估值核心资产行业的估值风险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释放,另一方面,未来几个季度宏观经济增速或将趋缓,尤其是在全面降准以后,整个流动性环境展望比年初更加积极。
余广: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未来政策托底预期有所提升,中国可能率先开启宽松周期。受基数影响,企业盈利三季度可能出现单季增速低点,四季度或将边际回升,全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仍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随着市场对互联网、教育、集采等行业的监管预期逐步企稳,投资者情绪有所回升,近期市场成交额连续多个交易日维持在万亿以上,显示市场交投活跃,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提升。A股在率先调整后,目前市场风险与估值压力已有一定释放,在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大,往后看市场或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王大鹏:新冠疫情后中国经济深跌反弹后的惯性可能已经接近尾声,经济增长逐渐向潜在增速回归,但经济仍有韧性。海外资金、居民资金、企业年金及养老金等主体继续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政府鼓励资本市场发展,借助资本市场鼓励创新、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市场成交量连续1个月在万亿以上,风险偏好继续上行,预计市场仍有结构性机会,总体风险不大。
沙炜:展望四季度,我们认为在宏观经济底部和政策预期明朗之前,由于基本面预期不稳但流动性确定宽裕,市场整体和各板块之间会保持高波动状态。待市场对经济底部确认,会相应的出现较大的反弹机会。
梁杏:从基本面来看,随着财政专项债在今年后置发行,以及跨周期调节政策的实施,四季度经济的领先指标社融信贷增速有望企稳回升。但经济同步指标则受制于房地产政策调控、限电限产措施可能会出现不小的下行压力,国内情况整体来看喜忧参半。
短期主要的不确定性主要集中在地产某龙头公司的债务问题是否会造成连锁反应,以及双限之下是否会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来看可能还不至于造成系统性风险。海外方面,在上周美联储会议鹰派表态,以及美国两党对债务上限问题的反复博弈来看,美股的风险倒是不小,但只要不出现类似去年2月的流动性危机,对A股的传导有限。整体来看,目前A股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算大。
我们相对看好四季度A股表现。今年前三季度PPI通胀超预期、流动性超预期,这两条主线有望在继续延续。冬天或加剧缺煤缺电缺气,甚至缺钢的矛盾,PPI预计维持高位。流动性预计中性偏宽,目前政策基调下,政策鸽派的概率会更大。大小盘风格上,根据超额流动性指标,我们认为下半年依然以中小盘风格为主。
李文宾:我们认为市场依然是存在特征鲜明的结构性行情,出现指数级大牛市或者大熊市的可能性较小。
一方面,海内处在经济转型期,流动性依然将会是灵活偏宽松。部分企业的危机也在很好的处理和消化中。另一方面,我国在2020年2季度率先走出疫情的,并且领先于他国实行常态化的货币政策,相应的对于未来也预留了足够的政策工具以对冲风险。
不过,大家需要降低收益预期,这主要是因为在历经了3年的大涨后,市场累计了一定的风险,各板块估值水平较高。
八、看好医药、新能源等投资主线
中国基金报记者:四季度你最看好A股的哪几个板块?理由是什么?
周蔚文:投资机会分为两类,一是未来多年景气持续向好的新兴行业,如新能源、自动驾驶、 物联网、AI、云计算、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但这些行业大部分估值偏高;第二类是是市值与景气处于低位的行业,如餐饮、酒店、旅游、航空、博彩、银行、地产等,这些行业受疫情影响大,估值还处于低位。
第一类是长期性机会,我们将耐心等待,寻找长期成长性配得上高估值的个股,寻找合适的买点;第二类投资机会在未来一段时间获取超额收益的概率更高。我们尽力寻找未来行业好转的中长期机会,在合适的价格买入受益行业好转而业绩高增长的股票,尽力创造更大的超额收益率。
沙炜:我最看好政策大力支持,中期景气向上,长期空间足够的板块,持续看好碳中和政策下的新能源和高耗能行业龙头,内循环政策下的半导体和新材料核心企业,以及专精特新政策下在机械化工等电子等方向中的小巨人等。
余广:方向上,关注传统板块估值修复与风格再平衡需求,硬科技仍然是未来确定主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关注与宏观经济相关性不强、周期属性弱、盈利长期持续增长的低BETA板块,消费板块估值回到合理水平具备修复逻辑、港股市场风险释放后性价比开始显现,长线资金可择机进行布局。
陆彬:站在当前我们认为:1、“茅指数”中的某些细分行业和优秀公司,已经开始具备投资吸引力。2、“平指数”中的某些价值股估值更低,基本面或投资预期有望迎来拐点。3、新能源和某些周期行业基本面持续性强,投资机会大概率能贯穿全年。
所以,我们认为当前时点的市场投资机会的结构比年初更加有利。
李文宾:未来看好四个细分方向;
新能源汽车,我们认为2022年开始在美国超乎预期的产业政策支持下,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奋起直追,我国、欧洲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普及率面临从1到10的向上拐点。其次,更好的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创造了需求,从2021年开始已经引发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高度购买偏好。第三,在2021年后,部分组件和原材料价格将会回落,这有利于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优势。
高端制造业,尤其是军工产业。这主要是由于高端制造业符合政策导向,具有广阔的国产替代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对于军工来说,军工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周期相关度较低,特别是在对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导弹、飞机、舰艇领域的国产装备、设备、零部件、材料等的使用比例越来越高,这个趋势无法逆转。
新材料的公司。材料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离开了材料是无法实现制造业升级的。我们看到在中国企业在半导体、面板显示、工业数控机床、军用和民用发动机、核电、光伏等领域成长出了一大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部分行业中国全球市占率已经超过90%,随之而来的是对中国本土材料需求的持续爆发。
半导体产业,这也是我国被卡脖子的主要行业之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进口国,每年在半导体进口方面花费的外汇已经远超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品。不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就无法实现制造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自主可控。我们欣喜的看到,已经有不少中国企业陆续取得了技术突破和产品的突破,行业景气度将会持续前行。
王大鹏:展望未来,医药行业结构性机会依然突出,看好创新药产业链、医疗器械及疫苗的投资机会。具体而言,医保基金“腾笼换鸟”逐步深化,具备高临床价值属性的创新药地位进一步突出,市场空间加速放量。
一方面,目前国产创新药已开启上市之路,进入黄金收获期;另一方面,国内创新药研发热度持续,为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及研发风险,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选择医药外包服务(CXO),医药外包企业迎来业绩加速期。医疗器械方面,我国医疗器械消费规模仅占整体医疗市场的1/4左右,相较海外平均40%以上、欧美日发达国家50%左右的消费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同时,外资企业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进口替代仍有很大的空间。此外,疫苗行业竞争门槛高,产品审批严格。而站在卫生经济学角度,政府通过推广疫苗接种预防疾病,能够减少未来医保开支,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大众健康意识不断觉醒,都为疫苗行业提供了较强的业绩确定性。
梁杏:医疗: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发展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医药子行业之一。疫情以来,受益于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大幅增长,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迎来高速发展期。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目前由于疫苗分发带来的医疗器械需求大幅爆发,加之医疗新基建的提出,医疗器械板块有望持续景气。
对于医疗服务行业,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医疗服务板块的业绩有望超预期。年后股市调整使得大量医疗绩优股股价连续下跌,估值已近历史低位,医疗指数具备较高安全边际,有望筑底反弹。
生物医药:生物医药板块的长期投资逻辑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受疫情影响,生物医药产业的长期战略价值得到各方重新认识,行业长远发展确定性有望提升。
军工:军工行业长期向上发展的确定性强,价值重估进行时。近期高层关于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表态,明确了行业长期向上发展的趋势。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保持高景气度的确定性强,军工行业核心资产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行业板块盈利高增,成长性优秀。2021年上半年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包含的41家上市公司中,38家实现归母净利同比增长。其中处于中游的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动力电池板块盈利高增,系下游高景气需求拉动以及板块龙头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随着公司的研发驱动成长、成长空间拓宽以及核心竞争力提升,盈利的稳定性将有所保障,利润弹性有望继续释放。
证券:短期来看,证券板块的驱动力来自成长性的业绩表现,中长期看,政策面的推进有力支撑行业估值。基本面上,上半年A股40家上市证券公司归母净利润978亿,同比增速28%,来自证券公司投行+资管驱动收入提升。政策上,投顾试点的持续扩容、北交所成立、行业监管持续且更大力度地打击内控合规风险防控不到位的问题、后续有望逐步落地的注册制全面推行、科创板做市制度试点等利好政策有利于支撑和提升板块估值。恒大和海外市场波动等风险事件造成短期结构性扰动,短期证券公司高beta属性出现调整,但风险事件可能使货币政策维持宽松预期,中长期资本市场改革和双向开放的持续推进为证券公司扩容供需市场、增加业务赛道、提高ROE和估值中枢,证券行业的高景气和低估值错配带来的性价比值得关注。
煤炭:目前钢铁煤炭等周期板块已经在到达阶段性顶部后展开大幅调整,但基本面还比较扎实,供需关系极不平衡,所以短期可能还有反复。长期需求下行,但是碳中和背景下供给缩减强于需求,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如果短期周期板块受政策原因和筹码交换影响,出现像样的调整之后,在碳中和主线下,供求关系紧张的前提下仍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九、建议投资者做好均衡配置
中国基金报记者:站在当前时点,您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配置有什么建议?
桑磊:投资策略上,从长期资产配置、中短期资产配置、基金选择等层面进行投资考量,综合考虑市场机会、长期投资目标、中短期组合波动性等,在实现长期投资目标的同时力争控制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中短期资产配置上,结合中短期市场机会,适当调整各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并积极利用不同大类资产之间较低的相关性进行分散投资,降低收益的波动性。在基金选择上,将根据资产配置结果,基于对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的评估,尽量选择能够实现资产配置目标并长期业绩优异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基金,并在不同基金的投资风格保持适度均衡,避免风格配置过于极端,降低投资风险。
沙炜: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流动性宽松确定,政策空间也较大,因此市场还应是震荡逐步上行。我们建议普通投资者结合自己的投资久期,在长期成长的方向上做好均衡配置。
余广:建议投资者挑选有性价比资产进行配置。
王大鹏:医药行业具有消费属性,下游需求受经济周期波动和人们收入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医药行业又有成长属性,企业需要持续推动创新性研发才能抢占市场份额。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医疗健康的支出会持续保持较快增速。
因此,从长期来看,医药是无需担心需求的行业,行业内从不缺乏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医药基金是投资者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
梁杏:站在当前时点,如果国庆后没有发生系统性风险,在较大成交额的驱动下,市场结构性行情仍然可期,或可继续以资源周期+科技成长的逻辑逢低分散布局相关基金产品,平滑个股风险,面对市场波动保持平常心。
陆彬: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优选长期业绩好,回撤控制良好的权益类基金
李文宾:从行业配置角度,我们建议投资者略微分散投资,因为部分热门赛道过于拥挤,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调整。相反部分不在热点的板块,例如受原材料价格侵蚀的板块,未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归,这些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将会重新获得较好的增速。
十、警惕估值与基本面下行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否谈谈当前市场的风险点在何方?
周蔚文:近年来机构之间的博弈已经开始了,据统计,到去年三季度,包括公募、私募、外资、国家队、保险、银行、券商等机构持有的自由流通股市值,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已近半。要想获取超额收益,一是要比同行看得更远,这对机构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要能够战胜人性,敢于在有些东西暴涨的时候、在大家很嗨的时候减仓,或者在大家都很恐慌的时候加仓。
公募基金不是靠博弈赚钱,而是要分享企业的长期成长,分享中国的经济成长,所以,长期仓位会比较高,有长远眼光的团队,才能获取超额收益。
十年前,我觉得选行业很重要,进入机构化时代,选行业仍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长期,看研究的深度。
梁杏:1、基本面风险。疫情在局部仍有发生,原材料高企传导至中下游,压制需求,经济下滑速度超出预期。2、外围风险。美国开始Taper,带来类似今年2月份的全球股市震荡风险。3、结构性风险。部分板块前期表现较好,估值分位相对偏高,有一定的回调压力。
陆彬:我们认为当前市场机会多于风险,未来的风险可能来自,1、未来市场快速上涨后的估值风险。2、海外市场风险。
沙炜:市场风险主要在于国内经济基本面,具体看地产的下行压力和相对应的政策应对,和22年出口预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