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和PPI数据点评:核心CPI快速修复

本文来自:债券人,作者: 光大证券固收研究

事件

2021年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7月CPI和PPI数据:2021年7月CPI同比上涨1%,6月为上涨1.1%;核心CPI同比增长1.3%,6月为0.9%;PPI同比上涨9%,6月为8.8%。

点评

核心CPI快速修复。7月CPI环比走强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但提升幅度比2016-2019年同期平均0.4个百分点的增幅提升不少。核心CPI是反映需求端强弱程度的重要指标。7月核心CPI同比为1.3%,比6月上升0.4个百分点,离疫情前只有一步之遥(2020年4季度核心CPI同比均值为1.4%);7月核心CPI环比为0.3%,较6月提升0.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是2018年4月以来的高点。结合食品、核心CPI的表现,以及7月服务业PMI的表现,可以看到,供给端对CPI的影响已经逐步式微,后续影响CPI变化的主要是需求端的因素,而从7月数据来看,需求端对CPI的拖累似乎有反转迹象,需要结合更多数据进行验证。

从环比来看,PPI高点已过这一判断仍然成立。7月PPI同比上升9%,与5月的高点持平;环比上涨0.5%,比6月提升0.2个百分点,但比5月环比增速仍有1.1个百分点的差距,也低于上半年PPI环比的均值1.05%。因此,尽管7月PPI同比仍然较高,但从环比数据来看,PPI高点已过这一判断仍然成立。在5月PPI同比环比均近年来创新高后,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掉头向下的概率可能更大,后续需要关注回落的速度。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短期内很难传导到下游,供给端带来的价格变化很难影响需求层面的价格变化,当前PPI层面的变化对债市的影响程度有限。

债市观点

对于后续债券投资,我们建议投资者对基本面和宏观政策保持理性预期,继续保持均值回复的思维。虽然近期10Y国债收益率在资金面和情绪的推动下低位运行,但从中长期看,国债收益率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大逻辑没有变化。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很难给收益率的下行提供充足的动力,10Y国债收益率重回3%以上是大概率事件。

1、事件

2021年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7月CPI和PPI数据:2021年7月CPI同比上涨1%,6月为上涨1.1%;核心CPI同比增长1.3%,6月为0.9%;PPI同比上涨9%,6月为8.8%。

2、点评

核心CPI快速修复

2021年7月CPI同比上涨1.0%,增速比6月(1.1%)下降0.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3%,比6月提升0.7个百分点。

季节性来看,近年来7月CPI环比增速比6月均有明显的提升,因此7月CPI环比的走强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从环比增速提升的情况来看,今年7月CPI环比比6月提升0.7个百分点,比2016-2019年同期平均0.4个百分点的增幅提升不少(2020年7月CPI环比比6月同样提升0.7个百分点,但当时基本面正经历从底部快速向上的修复阶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我们没有将2020年放在历史均值的考察中)。因此,尽管7月CPI同比有一定的下降(主要与去年同期基数相对较高有关),但7月CPI走强并不完全是季节性带来的。

从结构来看,7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比6月收窄1.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因此综合来看,食品价格对7月CPI的影响并不大。扣除食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从环比来看,非食品价格7月上涨0.5%(与6月持平),影响 CPI上涨约0.37个百分点,是7月影响CPI的主要因素。非食品中,服务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6%,同样向上比较明显。

核心CPI是反映需求端强弱程度的重要指标。7月核心CPI同比为1.3%,比6月上升0.4个百分点,从数据表现来看,离疫情前只有一步之遥(2020年4季度核心CPI同比均值为1.4%);环比为0.3%,而6月为-0.1%,走出连续两个月下降的态势,而环比0.4个百分点的提升幅度,也是2018年4月以来的高点。结合食品、核心CPI的表现,以及7月服务业PMI的表现,可以看到,供给端对CPI的影响已经逐步式微,后续影响CPI变化的主要是需求端的因素,而从7月数据来看,需求端对CPI的拖累似乎有反转迹象,需要结合更多数据进行验证。

展望后续,如前文所述,供给端尤其是食品端价格给整体CPI带来的下降压力已经不大,后续CPI的走势将主要受到需求端的影响,而这也是债市更为关心的因素。从2月以来,CPI中非食品项和服务项同比增速持续向上,后续能否继续向上则取决于后续消费的修复情况,这也同样是经济到底能恢复到何种水平的关键。

2.2、从环比来看,PPI高点已过这一判断仍然成立

7月PPI同比上升9%,涨幅比6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与5月的高点持平;环比上涨0.5%,涨幅比6月提升0.2个百分点,但比5月环比增速仍有1.1个百分点的差距,也低于上半年PPI环比的均值1.05%。因此,尽管7月PPI同比仍然较高,但从环比数据来看,PPI高点已过这一判断仍然成立。

从债市的角度来看,后续对PPI的关注,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后续PPI的走势。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作用下,整体来看,大宗商品的价格自5月高点后出现了明显回调。7月PPI同比继续向上,主要受到原油、煤炭及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而原油价格目前近期回落明显,煤炭价格的快速上升则与高温天气带来的动力煤需求旺盛有关。随着全球供给能力的进一步释放,此前需求集中释放带来的供需矛盾也进一步减弱,后续大宗商品价格很难出现趋势性向上的走势,需要更多关注其回落的速度。

二是上游价格向中下游的传导。1-7月PPI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6%(1-6月为6.8%),生活资料上升只有0.2%(1-6月为0.1%);7月当月分别为12%、0.3%(6月分别为11.8%、0.3%)。PPI中生产资料价格向生活资料的传导并不顺畅,这个情况也体现在当前PPI和CPI走势的分化。在生产资料内部,1-7月采掘、原材料、加工三项同比累计增速分别为21.4%、11.5%、4.8%,较1-6月提升2.9、1.2和1.5个百分点;7月当月同比则分别为38.7%、17.9%和7.5% 增速较6月提升3.6、1.9和0.1个百分点。采掘业价格无论从累计同比还是当月同比增速都高于其他两项,原材料价格年内增速也较加工业价格高出不少。这均说明,当前工业品价格上升仍主要集中在上游(采掘、原材料),而制造业成品端的价格上升较慢,这样的价格格局会侵蚀制造业企业利润,企业亟待多个层面降低成本。

整体来看,在5月PPI同比环比均近年来创新高后,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掉头向下的概率可能更大,后续需要关注回落的速度。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短期内很难传导到下游,供给端带来的价格变化很难影响需求层面的价格变化,当前PPI层面的变化对债市的影响程度有限。

债市观点

7月以来,在资金面和情绪的推动下,10Y国债收益率下降明显,当前也处于低位运行。对于后续债券投资,我们仍建议继续保持均值回复的思维,对基本面、宏观政策要有理性的预期,10Y国债收益率重回3%以上是大概率事件。

基本面方面,二季度GDP 7.9%的同比增速比市场预期稍低,但可能并不差,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0.5个百分点,环比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名义GDP两年平均增速为8%,从近3年表现来看也属于较高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二季度GDP平减指数达到了5.7%,为2017年以来最高水平,说明通胀仍有一定压力。尽管全年来看,通胀整体温和的概率较大,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了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管控。

宏观政策方面,7月底政治局会议强调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由于政府债券加快发行是大概率事件,政府债券发行不改变债市的趋势,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动性形成干扰,投资者需要有此预期,做好流动性管理。

市场情绪方面,伴随降准信号的释放和落地,叠加流动性仍然较为宽裕,当前市场做多情绪蔓延。而从4月以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日均量逐渐攀升,7月均值为4.32万亿,上周均值为4.43万亿(8月2日至6日),已是去年6月以来最高值。回溯去年5、6月,当时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日均量分别在4.5、4.7万亿左右,债市过高的杠杆率引发了监管层的重视,随后出现了一波流动性持续收缩的情况。也需要看到,尽管当前流动性相对宽裕,但从8月到年底还将有3.75万亿元MLF到期,且有大量的政府债券在等待发行,下半年流动性未必宽松。概括来看,我们建议投资者对基本面和宏观政策保持理性预期,继续保持均值回复的思维。虽然近期10Y国债收益率在资金面和情绪的推动下低位运行,但从中长期看,国债收益率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大逻辑没有变化。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很难给收益率的下行提供充足的动力,10Y国债收益率重回3%以上是大概率事件。

风险提示

近期疫情有所反复,后续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仍存;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疫情带来的衍生风险也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