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管涛: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追赶空间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5日电 (张燕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过去一年多,全球货币大宽松,从而导致全球面临极大的通胀压力。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保住手中的钱不缩水?7月24日,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在“2021青岛·中国财富论坛”期间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专访时指出,居民如果有余钱,可通过资产配置战胜通胀,但如果要获取超额收益就要承担额外的风险。另外,国家层面还要实施正常的宏观政策,保持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

管涛表示,中国现在经济体量很大,跨境贸易和投融资规模也比较大,人民币国际化还有追赶空间。他建议,应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从以价取胜转向以质取胜。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 中新经纬 张燕征 摄

管涛指出,可从七个方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个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供给侧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因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可能是大势所趋,已从过去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强货币强。只有把经济发展好了,货币国际化才能行稳致远。

二个是加快发展金融市场,保证金融市场有深度广度,有流动性,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特别是要加快外汇市场的发展。当前人民币在全球交易量全球第八市场还不够大,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从过去的商品要素流动性开放转向制度性开放。中国的开放要尽可能稳中求进,避免政策的反复,不要操之过急。还要提高立法层次,形成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最终要与国际最高经贸规则接轨,走向负面清单管理。

四是加快构建现代财税金融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同时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公信力,保持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全球主要央行都在实施非常规的货币政策,而中国保持人民币资产的正收益状况,对人民币脱颖而出有很大帮助。

五是在人民币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通过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为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使用创造更加便捷、低成本的市场友好型环境。

六是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从以价取胜转向以质取胜。管涛介绍道,中国跨境人民币试点是从贸易开始,在政策上是鼓励的,但到目前为止跨境贸易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不到15%,不是因为中国政策上有障碍,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企业没有议价能力,缺乏议价能力。中国去年以来经济、外贸都正增长的,但从海关的数据来看,今年前四个月贸易条件却是恶化的,进口的价格指数在涨,出口的价格指数稳中有降,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定价能力不足。

“最后一个是按照‘十四五’规划内容,要提高开放环境下的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要完善我国监管手段,从过去的行政审批、数量控制为主转向宏微观审慎措施结合,还要加强对国际收支流量和存量数据的统计监测。”管涛强调称。(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